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581小年吃兔子(1/3)

蹬出去七八里地,唐植桐才选了个没人的地方下车休息。

这都过了晌午头,午饭还没吃呢。

午饭还是吃的在鸭绿江上煮的猪头肉,唐植桐再一次好好犒劳了自己的五脏庙。

吃饱喝足,唐植桐才慢悠悠的往四九城赶去。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回程的时候唐植桐没有选择坐火车,因为四九城这边去赶集的人不少,保不齐就有记性好的人能认出自己来。

好在从这边去市区下坡多,上坡少,总的来说还是挺顺利的。

这次唐植桐一气骑出二十多里地,快到中关村的时候才停车休息。

中关村有过很多名字,“中宫”、“中关”、“中湾”、“中官”、“钟关”和“中关村”等。

其中被称作“中官”的时间最长。

在明清的时候,一般不会把太监叫“太监”,而是“中官”。

太监老了,干不动了,也会退休。

由于生理上的缺陷,极少有人会组建家庭,所以很多太监只能抱团养老。

“中官村”就是太监们养老的地儿,死后也大多葬在这片。

解放的时候,这里是一片坟地、田地。

1951年原子能楼破土动工,随后地球物理所、文学所、哲学所、社科四所、中国科学院计算所、计算技术研究所、自动化及远距离操纵研究所、电子学研究所、中国科技大学等等都建在了这里。

虽然眼下来看,这里离市区有些远,但建设起来方便啊,由于太监没有后人,征地、平坟都麻烦少。

说起来可能很多人不相信,“中关村”这个名字是笔误,1953年3月《中华地理志》编辑部迁到这里,在印制公用信封、信笺时,将地名写成了“中关村”。

然后迁过来的各单位有样学样,都以“中关村”做为通讯地址,就将地名固定了下来。

唐植桐休息够了,并没有直接起来,而是躺在地上滚了两圈。

跟小王同学说出来打猎来着,身上太干净了不像话。

看着身上的干草叶子、尘土,唐植桐这才满意的站起身来。

趁旁边没人,唐植桐把气枪薅出来,又薅了四只兔子出来,这回没有用兔子脑袋与墙面硬“砰”,而是用气枪近距离“砰”的,主要为了更逼真一点。

把兔子拴在自行车大梁上,唐植桐才背起枪和挎包继续往家赶。

路过原子能楼的时候,唐植桐只看了一眼,不敢多看,因为这里是个保密单位,里面有纪律严明的军人扛枪站岗。

北边撤走了专家,蘑菇蛋的研究工作就只能自力更生。

眼下一个叫“123”的特别任务组正在里面办公,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是求解玻尔兹曼方程。

目前国家仅有的两台计算机—103机、104机都在这里,保密等级非常高,最高的那种。

剩下的路程,唐植桐没有停车,一气骑到了妇联大院。

东西直接带上楼,现在已经四点多,小古早已回了学校,家里只有四個妹妹、弟弟。

王敬民看到唐植桐手里拎着的兔子,口水不争气的分泌出来,一个劲的往下咽:“姐夫,姐夫,今晚吃兔子吗?”

“嗯,吃,今儿小年嘛,改善一下伙食。”唐植桐把挎包和气枪从身上取下来,放在沙发旁边。

静莹懂事,看到唐植桐身上脏,回屋拿出一把扫床的扫帚,递给凤珍。

“哥,咱出去,我给你扫扫身上吧。”凤珍秒懂,朝唐植桐出示一下手里的扫帚。

“行。到楼下吧。”唐植桐看看自己身上,确实还有不少土。

这年头没有物业,楼道没有专人打扫,一般个扫门前雪,为了不让邻居反感,唐植桐选择去楼下。

再次上楼后,敬民和凤芝正在蹲在安详的兔子面前戳、戳、戳,然后讨论着兔子怎么做才好吃,一副饭店大厨的派头。

“怎么做都好吃。你们两个小屁孩也不怕沾一手血。”唐植桐开口赶人。

兔子跟其他动物不太一样,一般很少有人专门去放血,都是干翻后直接扒皮。

兔子已经凉透了,趁还没有冻住,唐植桐直接在厨房进行兔子表皮“剥离”手术,也省的一回家再收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