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以上原因综合考虑,唐植桐才想着多买一些,况且自己这次用的是信息差,不用求任何人,合理合法。
家里经济条件已经有所提升,唐植桐想为母亲、妹妹改善生活条件的意愿非常强烈,不愿再去用煤饼子,那玩意省不下多少钱,还费力。
从小到大,唐植桐打煤饼子打的够够的。
想打煤饼子,得先买黄土,自打唐植桐小时候起,黄土就是收费的。
那时候一年四季都有推着黄土车进城卖土的,秋冬季尤其多。
有些家庭富裕点的住户,会让卖黄土的帮着托个蜂窝煤、打个煤饼子什么的,也有穷的用不起煤,一大早去富户家门口,从倒的煤灰里面捡煤核。
唐家虽然不富裕,但也没到捡煤核的地步,都是买来换黄土自己打煤饼子,因为干这份活要收费,唐老太太不舍得花这个钱。
打蜂窝煤都是铁皮围个圈,把和好的煤、泥混合物放进去,先压成形,然后半干的时候用通条扎眼,非常麻烦。
再说当时家里也没钱买专门的蜂窝煤炉子,能买到煤的时候,家里就打煤饼子凑合,买不到煤的时候,就烧泥炭。
泥炭也叫草炭、泥煤,一发现就是一大片,不少人挖了推着进城卖,是煤炭的一种替代品,价格低,但燃烧起来不如煤旺。
泥炭可以晒干后直接烧,也可以跟煤面一样,打成煤饼子烧。
做煤饼子并不难,在煤面里掺杂上黄土,用水泡透、混合均匀,然后拍成块状,放在地上暴晒,干透后摞列起来,烧的时候再砸成适当大小塞炉子里即可。
现在生活条件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但节约惯了的百姓依旧是以买煤炭为主,稍微大块的煤炭上火快,有事的时候烧,煤面、煤渣子则用来托蜂窝煤或打成煤饼子。
无论是煤炭、蜂窝煤,还是煤饼子,燃烧都必不可免的造成空气污染,尤其是最近几年,居民日常生活、取暖都在用煤,工厂也在用,空气质量那叫一个差。
相关部门也在变着法子的改变居民的生活习惯,五八型民用两用炉就是其中的一项举措,但效果嘛,并不是很明显。
为了适应居民家中的老炉子,煤场还生产、销售煤球。
刚开始的时候,煤球是人力摇出来的,就跟摇元宵一样,一层煤面、一层黄土,劳动强度大不说,产量还低。
再后来,就成了机制,煤面加水和黄土按照一定比例,充分混合后,制成的小圆球,形如白果,核桃大小,经过晾晒后,可长期存储。
具体使用效果嘛,也就那样,还是煤块燃烧效率最高。
等小王同学回来,吃过饭,回到厢房,唐植桐将自己买煤的事情告诉了她。
“买啊,这东西放不坏,无论以后缺不缺,就冲现在送温暖给送进家里这一条,都值得买。”小王同学了解事情始末后,坚定的站在了唐植桐这一边。
“嘿嘿,要不说,还得是我媳妇呢。我今天已经去买过一次了,等后天一早吧,我在家做烧饼,你去煤场跑一趟?省的人家认出我来。”唐植桐鼓动小王同学跑一趟。
他今天去煤场摸清了程序,收银都是煤场的人,开票可能是社会实践的学生,送煤则是煤厂职工和学生穿插着来,轮到哪一组算哪一组。
虽然票上会有送货地址,但这年头住大杂院的多,无论是开票、收银都不会想太多,倒是送煤时别碰上同一组人就行。
“行,我去。”小王同学痛快的答应下来。
“我就知道,媳妇儿最好了。”唐植桐喜逐颜开,从兜里掏出来母亲给的十块钱,递给小王同学:“这是咱妈给的煤钱。”
“买点煤怎么还给钱?”小王同学皱起眉头,没接。
“可能是怕咱手里短钱吧。”唐植桐撒了个小谎言。
“给你伱就要啊?下次不许了。”对于自己男人的这句话,小王同学没信,不过还是接了过来,打算星期天的时候全部买成煤。
“好嘞,嘿嘿。”唐植桐没再纠缠这个问题,而是贼兮兮贴近小王同学的耳边:“好几天不洗澡了,我帮你烧锅水,你擦擦身子。”
“讨厌~~还不快去?”小王同学轻捶了自己男人一把,朝炉子呶呶嘴,笑了……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