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第0047章:两朵奇葩,假撞柱官和真血谏官(2/2)

听到这二人,赵祯便感觉到胸口疼。

刘湜写血书谏君昏厥之事,赵祯已经听说了。

他不但没有感觉到一丝谏官的耿直勇敢,反而觉得刘湜的脑袋是被驴踢了。

“此二人,导致民怨沸腾,实乃愚蠢至极。将他们外放到青州军营,磨练半年,让他们体验体验士兵们的辛苦!”赵祯气愤地说道。

赵祯此话刚落。

枢密副使丁度便站了出来。

“官家,万万不可!此惩罚有违祖宗之法,台谏官风闻言事,不必对言行负责,此二人的本意也并非利己,只是话语偏激了一些,实在不应如此惩戒!”

祖宗之法,四个字,一下子将赵祯整得没有脾气了。

所谓祖宗之法。

其实是大宋历代皇帝在执政时定下的一系列政策。

比如:限制宗室、外戚、宦官权力;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不杀言事朝臣;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等。

丁度认为,钱明逸和刘湜只是在尽台谏官的职责,并无大错,故而不能贬谪。

赵祯无可奈何,说道:“那……那二人各罚一季薪俸,总可以了吧!”

丁度点了点头。

这时,贾昌朝站了出来。

“官家,如此做,恐怕难以压住汹汹民意,百姓会以为,那篇文章是官家的意思。”

“朕的意思?朕有那么愚蠢吗?会撺掇着自己的士兵去死!”

赵祯想到这里就生气。

这时,杜衍缓缓出列。

“官家,臣以为,可再寻一人,写一篇文章,驳斥《武将死战论》,只要笔锋尖锐,言之有据,言之有气势,定然能盖住《武将死战论》带来的戾气!”

听到此话,众臣不由得眼前一亮。

这确实是个好办法。

百姓们大多都是随风倒,只要言之凿凿,定然改变风气。

“臣举荐翰林学士欧阳修!”吴育率先开口道。

其话音刚落。

陈执中、贾昌朝、丁度、庞籍四人全都站了出来,显然要提出反对。

陈执中道:“不可,欧阳永叔受甥舅案影响极大,名声有损,不适合写这种文章!”

“臣附议!”

贾昌朝、丁度、庞籍三人同时拱手。

“臣推荐知谏院包拯!”吴育有开口道。

贾昌朝想了想,道:“臣举荐御史中丞王拱辰。”

此事乃是个美差,做好了,对仕途大有裨益。

赵祯略带嫌弃地摇了摇头。

“王拱辰笔锋犀利,但气势略显不足,且不够了解百姓。”

“而包希仁,气势倒足,也了解百姓,但……但朕恐怕他写出来,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将矛盾激活,引发更大的事故!”

包拯若下笔,那绝对能骂得刘湜和钱明逸这辈子都在朝堂都抬不起脸来。

就在这时,赵祯脑海里出现一人。

“苏良如何?”他看向堂下众臣。

杜衍不由得兴奋地说道:“臣以为可行!”

“臣附议!”丁度、吴育、庞籍三人同时说道。

陈执中和贾昌朝想了想,虽然有些不情愿,但压根想不出更好的人选,当即也拱手道:“臣附议!”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