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话事人 466 突破农耕文明死胡同的两条路,一条残酷,另一条特别残酷(2/3)

皇太子扶棺,十万巴黎市民夹道欢迎,棺材上覆盖多面皇室旗~

……

想来令人扼腕,

东方帝国辉煌了1000多年,却在短短百年之内沦为笑料。

子孙后代甚至无法想象老祖宗曾有这般高光时刻。

这一切,

清廷难辞其咎。

好在,李郁来了!

时间,还来得及!

……

威廉对于目前的工作很满意。

每次去黄浦江畔的纺织厂维修机械、指点故障,都能收获精神上的尊重以及物质上的小小回报。

他觉得,

自己或许可以争取一下正式建交后,驻吴全权使节的位置。

日后,

回到伦敦,凭此资历可以进入唐宁街。

身为一名物理机械学家,却在正治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

就像牛爵爷~

……

于是,

威廉低下了高傲的头颅,开始主动靠近名利场。

一次酒宴上,

工业大臣杜仁对威廉的专业素养表示了肯定。

没过多久,

威廉就顺藤摸瓜,上门拜访。

提出自己愿意为东山技工学校授课,讲授物理和数学。

杜仁自然不会拒绝,

当即搞了个小型仪式,授予其皇家科学院客座教授证书,以及每节课50枚李大头的报酬。

……

长期无所事事的两位神父也嗅到了机会,也想找份兼职,1人讲天文,1人讲数学。

总之,

这会敢漂洋过海的神父一定是最虔诚最聪明的群体。

骡马教廷里的蠹虫们不愿踏入凶险诡谲的海洋半步,忙着巡游列国,兜售赎罪券呢。

除了神学,

这些人一般还掌握好几门专业,例如绘画、数学、天文、园林、铸炮、机械、堪舆等等~

总之,

能文能武,口才十分了得,身段十分灵活。

……

他们认为在东方帝国传教,必须先走通上层路线。

皇家学校的毕业生将来大概率是帝国精英。

如今当拿出毕生所学,给学生们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

也许10年,20年后,这些曾经的学生们跻身帝国高层,自上而下的解决障碍~

为达目标,

他们甚至将每月的薪水都用来定制教具。

如此无私,倒是感动了不少人!

一时间,

许多人对于神父们脖子里挂着的银十字架也觉得顺眼了许多。

……

在李郁一系列眼花缭乱的操作下,

吴国快速完成了分散手工业——集中手工业——大型工厂的三步跃进。

虽然,

还是星星之火。

可有了前面的成功范例,后面就好办了。

因为,

如今开设工厂的基本因素,

例如:

原料、机械、正治环境、劳动力、资金、市场,都已经解决了。

下一步,

就是将水力畜力驱动大范围改为蒸汽机驱动。

届时,

大型工厂将迎来一次华丽转身,大幅度降低产品成本。

……

现代人有个根深蒂固的印象——工业品一定比手工业品价格低廉。

这里有个前提,

需建立在规模和效率的基础上。

而在历史上,

哪怕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几十年里,这条经济学印象都未必成立。

所以,

在1778年,这条经济学印象更像是谬论。

吴国的工厂在成本控制方面依旧孱弱,成本压缩并不理想。

人力机床、水力畜力机械以及流水线工艺确实可以降低成本,但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

工厂产品在终端市场能够卖出去,靠的是皇权庇护之下的金融手段。

说的直白些,就是:

低价倾销 排除异己~

两种手段,目的都是干掉竞争者(作坊、个人手工业者)

前者,

是一种温情脉脉的商业手段,让竞争者血亏破产~

后者,

不可名状。

吴军每每武力破城后对大士绅大商贾的杀戮,本质上是在为处于萌芽状态的工业化保驾护航。

经销商制度也是一样。

江苏、浙江商会内部的聪明人也悟出了这一层。

但是,

陛下不说,大家就不能提。

就好比长工发现自己饭碗底下藏着一块扣肉,默默吃下肚就是了,感激放在心里。

……

广州商会会长,贝田田说:

“一边干掉生产环节的所有竞争者,独霸生产。一边降低单品利润,从规模上找补回来。”

“以前咱们卖1件单衣赚300文,现在只赚50文,但是我们争取将销售量增加6倍,乃至6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