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边军一小卒 第二百二十八章 接掌镇辽军?(1/3)

对于韩绍跟镇辽诸将接触这事,公孙度采取的是默认态度。

否则也不会就这么将这小半镇辽军丢在廊居城,没有丝毫派人节制诸将的意思。

其中的用意,韩绍领会到了。

可他没想到,公孙度似乎犹嫌不够,竟让公孙辛夷不远千里亲自跑一趟,准备给他站台。

表现得似乎比韩绍本人还要急躁。

这样一来,韩绍就有些看不懂了。

他跟公孙辛夷还未真正完婚,少了这个名分在。

有些事情做起来,就有点名不正言不顺了。

传出去的话,不但对公孙辛夷名声有碍,还会让辽东公孙让其他世家大族耻笑。

除非镇辽城那边,本身出了问题……

意识到这一点,韩绍也不兜圈子,直接便问道。

“最近公孙氏族人是不是有所动作?”

听到韩绍这话,公孙辛夷顿时有些讶异地从韩绍怀中抬起了头看着他。

韩绍不笨,这一点在战场上早就验证过了。

自不待言。

但战场之外的智慧,公孙辛夷还是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

自己不过起了话头,什么都没有透露,他竟然就看出了事情背后的根源所在。

这份敏锐的洞察力和纵览全局的眼力,别说是同龄世家子弟了,就算是老一辈世族掌权人也未必有。

难怪李文静那老狐狸,总在她面前笑骂她这未来夫婿是天生的虎狼。

武力不缺,心智更是远超常人。

这样的人物若身处治世必是一世之能臣。

若是身处乱世,则必成一代之枭雄。

对于李文静这样的点评,公孙辛夷之前听闻,心里也是颇为欢喜。

只是这份欢喜,大抵也只是女儿家对于未来夫婿被人认可的与有荣焉,并没有什么真切的感受。

直到此刻……

而眼见公孙辛夷眨着那双明眸,忽闪忽闪地看着自己,韩绍顿时明悟自己应该是猜对了。

“说说吧,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以他跟公孙辛夷的关系,有些事情自然不用客套,想问就问了。

公孙辛夷闻言,也不遮掩。

直接将这段时间镇辽城发生的事情跟韩绍讲述了一遍。

其实事情的过程很简单。

起先是公孙氏中的某些人,眼看那姬九被贬南海,接下来怕是与皇位彻底无缘了。

于是便鼓噪着要为公孙辛夷的联姻对象,换一个皇子。

只是这个提议,直接便被公孙峙和公孙度父子给否了。

等到韩绍这個名字,第一次公开出现公孙氏族人面前的时候,当即便有人表示。

区区卑贱小卒,焉能配得上吾家贵女?

一番言语嘲弄,不但将韩绍贬得一文不值,顺带还嘲讽了公孙峙父子眼光不行。

为此,年节在族地祭祖时,双方爆发了激烈的争吵,甚至差点大打出手,当着那位公孙老祖的面上演一出全武行。

直到公孙峙冷声说出,韩绍此子江南赵氏那边也默认了。

对面那些人这才不甘地偃旗息鼓。

没办法。

如今整个兵家一脉经过数次劫难,早已日薄西山。

江南赵氏背靠儒家圣地稷下学宫,那位赵家老祖第九境的实力,更是站在了人间绝巅。

这样一个昌盛数千年,经久不衰的庞然大物,就算是辽东公孙也要仰其鼻息。

公孙辛夷是公孙嫡女,这事不假。

但江南赵氏毕竟是其母族。

婚姻之事,江南赵氏那边若是默认,他们这些人哪敢触江南的霉头?

最终也只能捏着鼻子,暂且默认了下来。

甚至就连公孙辛夷身上的天生凤命,也被他们暂时选择性的忽略了。

他们更关注的是镇辽军!

这么多年来,他们辽东公孙困居辽东,无时无刻不幻想着重振旗鼓,从幕后再次走上台前。

镇辽军就是一个很好的跳板。

在他们本来的预想中,公孙度只有公孙辛夷一个独女。

只要公孙辛夷远嫁,等到公孙度退下来,镇辽军自然会是他们的囊中之物。

可没想到这突然半路杀出了程咬金,毫无征兆地搅黄了公孙辛夷和九皇子的婚事。

远嫁不成,整个镇辽军似乎也一下子有了继承人。

这样的结果,他们如何能接受?

所以在眼看阻止婚事不成之后,这些人便坐不住了。

这段时间不断逼迫公孙度,想要在事情没成定局前,抢先在镇辽军安插人手,为日后彻底掌控镇辽军作准备。

听到这里,韩绍一阵默然。

这半年来,六扇门发展势头算是不错。

但为了避免公孙度和李文静的不满,所以在镇辽城一直保持着相对的克制。

这也导致韩绍得到的很多消息,也大多浮于表面。

而公孙氏和公孙度的交锋,基本也是处在上层。

六扇门的触角接触不到这些,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只是他没想到的是,双方竟然在年节祭祖时,就因为这事爆发过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