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龙之奇侠战史 第二十二章 题外话(新人报到,求支持)(1/2)

这里扯几句,历史上的八年全面抗战中,八路军弹药来源主要有采购、缴获和复装等几个渠道,由于军费不足,加上小鬼子和山城方面的封锁,采购规模并不大,复装子弹就成为弹药补给的重要来源,因而八路军无论是战斗还是射击训练,都会将弹壳收集起来,送到兵工厂重新制作底火、装填发射药和弹头,但复装子弹存在很大的问题,用永不磨灭的番号里面的丁大算盘的话说,就是边区造的子弹头是融化的铁料做的,含杂质比较多,又缺少机器的打磨,很不规则,头重脚轻,所以打出去以后,往往不成一条直线。而鬼子造的子弹呢?铜壳包着铅芯,又直有准,一枪打出去足有二里地远。实际上边区造的子弹头不仅大小和形状都不径相同(说白了就是做不到标准化),而且弹头表面比较粗糙,当高速飞行的时候,粗糙的弹头表面会形成阻力,从而使子弹头无法平稳飞行,哪怕瞄准了,也不容易打中目标,复装弹和从小鬼子手里缴获的原装子弹比起来,还存在的底火可靠性较低、发射药威力不足等问题,所有这些都限制了复装子弹的杀敌效果。

至于从敌人身上缴获,看似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根据《周士D将军阵中日记》可知,938年7月—1938年11月,周将军所在的部队缴获了各种弹药37990枚,消耗各种弹药220731,缴获量占消耗量的17.2%。1938年12月22日—1939年2月15日,缴获各种弹药17177枚,消耗各种弹药88744枚,缴获量占消耗量的19.4%;

晋察冀留下的一个数据更加令人讶异,1941年8月13日—10月7日,军区反扫荡战役中,一共缴获各种弹药1142发,消耗各种弹药159199发,缴获量仅占消耗量的0.72%。

从以上数据可知,如果光靠缴获,八路军根本不可能发展壮大!弹药的极度匮乏使得部队不得不对子弹的配发进行调整,从各团中挑选特等射手,发给性能较好的枪械和缴获的原装子弹,同时配发弹药也相对多些,让他们在战场上更好的战斗、杀敌,其他人则只能使用根据地兵工厂用旧弹壳复装的子弹!此外,八路军一般都是连排长(主力连一般有三挺轻机枪)掌握轻机枪,团营长掌握重机枪,迫击炮一般需要团长及更高级别的军官亲自下令才能开火,甚至同总部一起行动的特务团,每发一枚炮弹,都要总部首长下令。

八路军的弹药匮乏到了什么程度呢,这里举例说明一下,二战中,欧美列强每射毙伤一个敌人需要消耗近两万发子弹,最奢侈的是太平洋战场,米国人往往需要三吨弹药才能杀死或者击伤一个敌人,而山城方面也需要消耗约600颗子弹才能击伤一名日军,击毙则为3700颗子弹左右,到了八路军,这个数字就变成了三十发左右,是八路军、新四军个个都是神枪手吗?恐怕不是,拿着八路军新四军装备的膛线都磨平了的老套筒、汉阳造,就是奥运会射击冠军来了也是无计可施,之所以弹药消耗如此之少,原因无它,只因八路军严重缺乏弹药,就拿敌后战场规模最大的百团大战来说吧,一二九师在这场战斗中出去了四十多个团,在长达五个月的战斗中,仅消耗子弹759718发、手榴弹21369枚、炮弹2995发,平均下来每个团在五个月的战斗中只消耗了两万子弹,到了士兵头上,则不过是每人10发而已,弹药的严重缺乏使得部队在战斗中不得不经常采用白刃格斗的方式消灭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