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渡劫 该章节已被锁定(3/3)

缅甸政府惶惶不可终日,求助于新中国政府,于是解放军进入缅北剿匪,最终把他们赶到缅泰老金三角地区蜷缩着,军力物资耗损甚巨。而大陆方面一直把这股扰乱边界的前**残余部队,称为叛军、土匪。

对此缅甸政府便于1953年与苏联一起,在联合国大会上控告台湾当局入侵。

联合国便经由泰国的同意,安排这支孤军来到泰缅边境的金三角和清莱美斯乐,一部分分三批五十二个梯次遣回台湾;另一部分在属荒山野岭的边陲地带,等候反攻云南故乡的最佳时机。

在泰国,这支叛军匪徒终于收到了,来自台湾的新式美制武器,且重新整编成一支精锐部队。而论当时台湾当局掌政者蒋中正所重视之程度,据遗老回忆及台湾当局领导人办公室,所公开的相片相佐证。

1953年7月间,蒋中正曾指派蒋经国前往泰北巡视,其中可见一般。

蒋中正指示:择佳机,图反攻!

许多云南籍的国民党兵,由于故土难离,不愿意撤到台湾去,自愿接受明撤暗留指令,成为为党国效忠的志愿军人,后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能在泰北收到从台湾运来的军需物资和资金。

但是为了避免给台湾的友邦泰国,带来不必要的外交麻烦,顾忌大家的脸面。

1958年反攻云南时,仍然借道经过缅甸境内,对云南西南部八县进行烧杀抢掠,杀害边境军民八百余人,大肆破坏边境地区人民的安宁与幸福。

解放军受缅甸国防军的邀请,跨境追击这股蒋匪残余部队,直到把他们再次赶进了金山角地区的原始密林中,才停止了追击。

在东南亚多国的抗议谴责下,1962年,联合国再次介入了调停。

由于这支**残部绝大多数都是云南人,思乡情浓,依然遵照着台湾政府明撤暗留的指令,不愿意离开缅北。不同的是这一次形同向国际宣告,当地军人再有任何行动,与台湾地区政府无关,为台湾洗去了教唆犯的嫌疑,搞得泰国政府很是无语。

而大陆政府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对这支时常骚扰边境的叛军匪徒进行打击。

因生存需要,应泰**方要求,这支**残部主将段希文、副将李文焕、参谋长雷雨田与内部决议:出面协助远征泰国政府非常头疼,又久攻不下的苗共和泰共武装。

经过多番浴血奋战,最后段希文终于帮泰国政府完全平定了,苗共和泰共的两支武装,**残部亦死伤过半。

消息传至曼谷,对泰国政府而言,这是天大的喜讯啊。

这支**残余部队用生命换取胜利的奋斗精神,感动了泰皇普密蓬,主动邀请**将领踏上泰国京城之路,御赐公民权和居留权。从此才确定了这支**残余部队在泰北,以雇佣军形式长久驻留的必要性。

在颁授典礼上,段希文向泰皇跪下领受,并由衷感激普密蓬,愿意收容这批哀哀欲绝、天地不容的国际孤儿。

由于泰国人仍难以充分信任这批,经过千锤百炼方蜕变得骁勇善战的外籍军人,活动生活范围也在泰国反对党的要求下,完全被局限于泰国北部。他们的子弟被要求不可以赴泰国一般乡镇或城市求职,仅允许留住当地。

面对大片贫瘠的土地,能够活着就是奇迹的情况下,他们反而不以为然,这却是孤军孤悬异域多年,最渴求的身份认同。起码,他们可以凭著这个仅有的权利,合法地惨淡经营这片新家园。

起初,约有二十年的光景,这批客寄在泰缅边境的荒野中、一度肩负反攻复国大业的所谓志愿军,论生活状态犹如难民。到了1982年,经过作家柏杨的亲自采访,通过小说《异域》才披露了这支雇佣军及其家属,在当地仍过着没水没电的艰苦生活。引发了香港和台湾的救济风潮,这支雇佣军的生活状态和子弟的教育品质,方才得到了些许的改善。

这支叛军雇佣军自第三代起,一部分于泰北落地生根,生活状态接近小康。

由于在泰国及缅甸政府未给予,于泰缅境内出生的孤军后裔,拥有与父辈一般的身份之下,除了语言和生活习惯与当地人民一般,形同于仅持有居留权的外来者。发展受限于泰北山区,要像一般华裔泰国人那样,完全融入泰国主流社会,仍有着看不见的阻碍。

因此用功念书回台湾深造发展,是这批子弟最稳当的坦途之一,家长遂对此多抱以全力支持。

这次董庭柱带队剿灭的就是这批雇佣军的一个旅,他们在湄公河上抢了爱垦国际的货物运输船,还打死了两名押运队员。

他们长期在台湾国民党政府的反动宣传和洗脑教育下,对于大陆人民视为寇仇。所以他们要找死,周航就只能成全他们。

一位被俘的叛军连长指着天上盘旋的无人机问道:“那无声无息地飞到头上扔炸弹的,是什么东西?”

一队队长刘宇淡淡地说道:“那是道格周发明的丛林小霸王!专门用于丛林作战的尖端武器。”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