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洋贸易商队的船只,暂定为三十六艘。
海上大风大浪是常事,出了海,基本就把性命交给老天爷了。
能有三十艘商船安全回来,就已经算是好运了。
并非韩桢不想多造些商船,而是没那么多人。
三十六艘商船,从艄公到水手,再到火儿、大夫等,少说也得三五千人。
这三五千人,需得精通水性,最好有过远洋经验。
短时间内能凑出这么多人,已是极限了。
只能一边跑贸易,一边培养新人。
这时,一旁的猴子忍不住问道:“商船有多大?”
能跟在官家身边,不是重臣便是近臣,所以黄耐不敢托大,如实答道:“商船介于神舟与普通客船之间,长二十二丈,深五丈三尺,阔四丈二,整船采用榫卯拼接,其牢固不弱于铁钉,且榫卯之间留有微小缝隙,使其能更加抗击风浪。”
猴子与朱达不懂,韩桢倒是懂一些。
这就是后世的飞机是一个原理,飞机大多数机身,并非焊接,而是采用铆钉衔接,就是为了防止在飞行中因震动和拉力导致撕裂。
后世远洋货轮,用的都是厚钢板,强度极高,因此并不需要铆接工艺。
一个小小的改动,便能让商船具备远洋航行能力,古人的智慧当真不可小觑。
猴子又问:“能载多少货物?”
黄耐答道:“最多能载六千斛货物。”
宋时,一斛为五斗,约莫五十斤。
六千斛换算过来就是一百五十吨,这个载重量放在这会儿,已经非常难得了。
“不错,不错!”
猴子面露欣喜,连连点头。
他做过功课,现如今伪宋的海船,不过才十五六丈而已,最多只能载四千斛。
至于大食等西域国家的海船就更差了,只有十来丈。
六千斛,哪怕比不上神舟,但在一众商船中已经傲视群雄了。
韩桢开口道:“水师的战舰呢?”
黄耐自信道:“水师战舰营造在三号船坞,目前第三艘神舟战舰即将下水,定能在开春之前,交付第四艘神舟战舰。”
海州那边,余伯庄为了赶进度,直接征用了几处民间船坞,以及大批民间匠人,不过也给予了相应补偿。
应该能赶在年底,交付三艘神州战舰。
届时,七支神州战舰群,两支用于护航远洋贸易商队,剩下五支备战。
水师实力极速提升,可花钱也入流水一般。
好在拿下中原后,让韩桢吃到了一大口战争红利,财政方面完全能顶得住。
在黄耐的陪同下,韩桢又前往三号船坞巡视了一番,随后赶往水师大营。
“见过陛下。”
李南嘉一身纸甲,英姿飒爽。
匡子新被调往了海州港,如今胶州湾的水师,由李南嘉全权负责。
虽职位还是旅长,但行的乃是都帅之权。
军人升迁很简单,凭军功来取。
自水师建立以来,除开剿灭一些杂鱼海盗之外,只有奇袭通州一则战功。
这点战功,还是由所有水师均分,够不上升职。
不过,明年就不同了。
明年战事一起,水师的作用不比陆军小。
韩桢迈步走进军营,随口问道:“扩军如何了?”
李南嘉亦步亦趋的跟在身后,用清冷的声音说道:“胶州湾征兵三千余人,匡旅长在海州一带征兵五千,俱都是擅长水性的渔民,稍加操练两三个月,便能形成战力。”
军营中并没有多少人,士兵都在海船上操练。
即是水师,主战场自然在船上。
巡视一圈军营,两人来到白虎堂中。
端坐在主位上,韩桢上下打量了李南嘉一眼。
李南嘉被他看的有些不自在,微微垂目。
韩桢轻笑道:“我知你这段时间憋着火,再等等,马上就轮到你们水师上场了。”
闻言,李南嘉双眼一亮,抬起头道:“攻宋还是伐金?”
说起灭宋,她比谁都积极,甚至韩桢若是说一句军费不够,她只怕会倒贴钱。
将目光移向舆图,韩桢霸气道:“我全都要!”
(本章完)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