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因为公私合营,将厂名改为了浦江味精厂,直到1977年才恢复了天厨的原厂名。
从60年代开始,佛手牌味精年年都是国家免检产品。
其产品远销港澳、东南亚、巴-西等国家和地区。
正当天厨味精厂一切向好的时候,却和国内的所有味精企业一同遭遇到了一场史无前例的产品信任危机。
1968年的四月,一位名叫罗伯特的美籍华人,像往常一样前往一家熟悉的中国餐馆吃饭。
之后据他自己描述:在这餐饭后,出现了身体疲劳、手臂麻木、心跳加速的种种状况。
没过多久,罗伯特便以医生的身份将自己的这段经历编写成了一篇文章,投寄给了《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几天后,未经任何调查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将此文发表。
不仅如此,编辑还在作者的署名处添加了一个“内科医生”的前缀,而文中的“一次经历”也被私自改成了“多次经历”。
但尽管如此,这篇文章还是没能引来多少关注。
于是在一个月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又陆续刊登了十多篇相关文章,其中多篇作者均被注明为医生。
不可思议的是,这些文章竟在末尾处齐齐推测:引起食客餐后不适的原因,是中式菜肴中独有的调味料——味精。
在一次次媒体的助攻下,食客们居然不约而同的产生了心理作用,竟真得感觉到了食用中餐后的种种不适。
同年5月19日,《纽约时报》刊登的一篇《中餐馆综合症》的报道,不但破天荒的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医学名称,还彻底激发了普通民众对中餐的恐慌。
随后,北美各大媒体相继跟进报道,将矛头直指中国的味精。
一时间,原本非常喜爱中式菜肴的国外中餐爱好者,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这一喜好。
开设在国外的各式中餐馆、以及味精的国际销售市场,均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抵制和逼退……”
听着台上丁铃铃的介绍,龚局长和柳局长竟听到了一些之前从未了解过的情况。
这一会,他们在感叹国外媒体强大势力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国内媒体的力量。
“其实,味精的化学本质叫做谷氨酸钠,”
这个时候,黑板前的会议解述人已经换成了江山:
“说得通俗一点,它就是99.9%麦麸发酵液,在蘑菇、洋葱、芦笋、西兰花、豌豆等蔬菜中都含有这种物质。
长期食用对人体不但无害,还十分有益。对人类的脑神经、肝脏都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关于以上研究报告,我会以字幕现场的方式在广告片的底部滚动播放……”
除了这些味精的优点,此时站在黑板前的江山,还知道一个距今20多年后才会公布于世的事实:
【当年“味精致癌”“中餐不健康”的始作俑者‘罗伯特’,于2018年时对媒体宣布:自己在1966年寄出的那封信,原本只是和朋友的一次赌约。
当年那家自己每周必去的中餐馆里,由于美食太合胃口,‘罗伯特’和他的朋友不但次次都把自己吃撑,还会喝下大量的啤酒。
之后由于朋友嘲笑他身为外科医生,却没在医学期刊上发表过任务文章。
于是与朋友打赌的‘罗伯特’便将自己食用中餐后的感受,编文成章投递给了《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但之后的发展,已然不在他的想象之列。
内疚了几十年后,已经成为米国盖特大学校董的霍华德教授,对外宣称:他就是当年的罗伯特,而那份对味精带来灾难的文章,只不过是当年的一个10美元的赌约。】
可即便事情已水落石出,我国的莲花、梅花、菊花、菱花……众多以花为名的味精生产厂家,早已经遭受过了不同程度的冲击。
其中有很多,已被迫关门大吉。
“我们都知道这场为味精、为中餐的正名之战,肯定不是一个广告就能解决的事,”
此刻的江山面朗声清:
“但这部广告毫无疑问将成为这场战役的先锋部队。
所以,打赢这场仗的人不是春风度广告公司、更不是我江山。
而是在坐每一位部门领导的全力支持……”
此时此刻,坐在广告科里的四位局长,均感受到了江山口中的滚滚战意。
就在这个时刻,丁铃铃将一份份广告策划书摆在了他们的眼前。
这一份份策划书,在此时就犹如一份份战略合作书。
翻看着手里的资料,文化部的柳副局长看见了一个个熟悉的单位名称:“燕京电影制片厂的刘小庆、方舒,峨眉电影制片厂的潘红……”
宣传部的章局长,也注意到了这一页:
“浦江电影制片厂的演员:张瑜、龚雪,西-安电影制片厂的临时演员:朱琳,燕京越剧团的学员:李玲玉……
嘶,小江啊,你这部广告怎么需要这么多位女演员啊?”
(本章完)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