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这大明还有的救 第二百六十二章 废除匠籍(2/2)

但目前仍能应役的,只有四千一百二十二人,其余人要么绝户,要么逃逸,足足有三分之二的缺额,哪怕是应役的人也积极性不足,没有激励不愿出力,目前军器局不能开足马力制造,工匠缺乏且积极性不高就是一大问题。”

徐光启哗哗倒了好一阵苦水,让朱由校听得是只得连连点头,他心想就是如此,既要马儿跑得快,又不给马儿吃草,哪有这样的道理,再怎么也要给点激励嘛。

徐光启这么一说,瞬间把众人的话匣开了闸了,紧接着内阁辅臣朱国祯也站起来说道:

“陛下,徐尚书说的确有道理,现在官衙用工匠如奴仆般趋势,哪怕采购办公物件也是一样的,都不以平价购买,都依仗着官府的身份,要求商贾无偿或者低价卖于县衙,如若不同意则百般刁难,致使商贾以此事为徭役,甚是为之烦恼。

因此臣斗胆建议,工商皆陛下子民,朝廷因一同体恤,不可所有偏颇。可让内阁下诏,规定府县官衙每日供给,须照时价给现银,与百姓一同买卖,不得倚官减价,也不得随意亏短赊欠,更不得不得纵容买办人索取铺行钱物。”

看到朱国祯这么说,**星瞬间明白现在是极好促成此事的绝好机会,于是也站起来说道:

“臣附议,这看似是朝廷的小惠,实则对工商为大利,如果能成功推行,定重振工商信心,显示陛下亲民、爱民之心,百姓工商定感恩戴德以报陛下。”

刘一燝、叶向高、孙承宗等人见状也纷纷站出来支持,众人一副势要做成此事的姿态。

看着争先激动的众人,朱由校哑然失笑,看样子类似这种剥削百姓的小事实在是太多了,导致叶向高等人都深感其弊端,因此才会如此亢奋坚持。

他摆了摆手,让他们都坐下莫要失态,朱国祯等人见皇帝如此,也只能按耐住自己的心情,重新坐下等待皇帝的说辞。

“伱们的心情朕可以理解,这等事情朕看完全可行,等内阁商定工商条例的时候,就可以把这一条拟进去,推行全国。”

“谢陛下!”

众人见皇帝同意了心中大喜,纷纷起身恭贺皇帝。

但朱由校见状摇摇头,此事不能就这么结束,如果要彻底解决工匠的束缚,必须解决匠籍问题,他记得历史上清军入关后就把匠籍全部取消了。

既然如此他完全没有必要拖到现在,现在就可以把这个制度给废了。

“匠籍制度自太祖爷建立后,一直沿用至今,虽然最开始作用颇大,但时至今日积弊甚多,不仅于朝廷无益,还如徐爱卿所说阻碍朝廷办事的效率。

依朕看还不如把匠籍制度给废了,所有工匠不用父死子继,学手艺以后也不用入匠籍,以后朝廷用工,完全可以招募工匠,给予工钱,这样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

废除匠籍?

朱由校此话一出,众人皆惊呼轰然一片,而礼部尚书孙慎行当即站起来反对。

“陛下,此乃祖宗制度岂可改易,万不可轻易废除啊,此事还要从长计议,如果废除匠籍,那军籍怎么办,是不是也要废除?这个口子一开,定会心思动摇,于朝廷有大不利啊,陛下。”

户部尚书汪应蛟闻言也有顾虑。

“陛下,现在确实对朝廷不利啊,朝中虽说收支堪堪有盈余,如果废除匠籍,岂不是匠班银这么少没有了,就说以后要用工匠交付工钱,怕不是朝廷又要多一笔花费了。”

汪应蛟这句话当即让**星面上不喜,在他看来这是大大的善政,岂是如此就要罢了?

“汪尚书未免太计较得失了吧,匠籍本来就是名存实亡,匠班银每年也只有两万多两,这能有多少钱,再说匠籍一旦废除,朝廷如果雇佣这些工匠,花的钱也不会很多,反而会让这些工匠更有积极性,何乐而不为呢。”

此话一出,孙承宗等人纷纷点头,两万多两的匠班银确实不多,与朝廷通过废除匠籍所获得的名声相比,完全是一本万利嘛,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刘一燝、孙承宗等人也纷纷发言表示赞同废除。

朱由校知道肯定会有人站出来反对,但是他心里讥笑这些反对者愚蠢,历来话语权只属于强者和多数人,再者他的心思已经定了,就是要趁这个机会,将这个事情敲定。

求月票,求评论,谢谢支持!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