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离谱。同样的方法,无数人能找出虞朝在中原、在山·东、在陕·西的证据。说到底还不是为了拼命往良渚是文明主体上靠?
我还能从故纸堆里找出大禹是外星人的文献证据链呢!难道大禹是外星人?
还有拿会稽山举证的,鼓吹大禹人生娶亲,记功,会盟,安葬四大事都在绍兴会稽山,其实是衣锦还乡什么的,大禹看到当地土著防风氏占据了自己祖先的‘良渚故地’,怒而杀之什么的……
我真的无语。
现今会稽山的命名极为随意,越王指定的,既没有凭据,也没有旁证。越王自称‘夏禹苗裔,是少康庶子,封在会稽,奉守禹祀’。
可信度有,但不高,这很可能是春秋战国时期族群认同需求下产生的历史重新记忆的结果。
当时整个春秋战国时代的风气都如此,比较远离中原的诸侯国,都给自己编造各种牛逼祖先,以融入华夏系统。
司马迁写史记这部分时,直接照抄《越绝书》的说法。因为符合儒家的‘大华夏’、‘大一统’学说。所以可能是真的,但也可能是假的。
文献不是绝对的。我也不知道越王勾践是不是夏禹后裔。只能说存疑。
但是杞国是周朝正式册封的三恪。是夏朝苗裔这是肯定的。是周朝官方认可的。所以越王要编,也只能编自己是‘庶子’,这玩意儿……他说是就是吧。
而且文献也不止一个说法,《尚书》明明写的是“禹娶于涂山”。
大禹一生娶亲记功丧葬,应该都在涂山氏的活动范围,涂山氏是他老婆家的势力,这更合理。大约在淮河流域苏北地区,而不是现在的会稽山。
因为大禹“大会计”,爵有德,封有功的行为,所以将涂山氏范围的某处山,叫做会稽,在淮河流域,AH境内。
《山海经》还写会稽山在大楚南呢。
部分版本,有人改动文字来实现政治目的,变“大楚南”为“大越南”,一些人就拿来当个宝。完全无视了《尚书》,因为尚书是写在涂山,他们不需要。
我并不是说《尚书》写的就对,而是说,某些人的行为是典型的‘先射箭后画靶’,有用的就要,没用的无视,断章取义,拼凑文案。
这种事,我干的太多了……所以一眼就看得出来。
看看越国地图就知道,那个会稽山一直在越国北部,而非南部,这纯粹是无视地理只改了一个字。
甚至连大楚南也是战国人写的,实际上古会稽山无法确认到底在哪,所以秦始皇就往最新被确立的越境会稽山那里南巡。
始皇帝不是为了大禹去的,而是去威服四方,有人告诉他这有个会稽山,是大禹陵,于是秦始皇就祭奠一下。
说白了,今会稽山更可能是越国为了种种目的而决定的。大禹当年会盟和埋葬的原地址,早就不知道了。
除非挖出大禹陵。
良渚确实是五千年前,中华大地上已知最辉煌的文明。已知最早‘中国’的龙山文化,继承了良渚很多工艺和文化因素,但也有巨大的改变。
龙山文化,严格来说,应该叫‘龙山时代’,是考古学上一个重大分水岭,指的是4900年前开始,海岱地区、中原地区、关中地区,大量的新石器文化,开始向龙山文化转变。
从此进入万国林立的城邦时代,各个地区都开始建城。直到出现‘陶寺文化’、‘石峁文化’等特大的古王朝性质的城市遗址群。
各地的龙山文化,都有区别,不是同一个政权。都是扎根于本土,继承了本土特色,没有丢失本土原有文化内核的。
相反,良渚的核心东西,反而被魔改了。比如最关键的良渚神徽‘神人兽面纹’,在龙山以及后续的夏商周文化里,成了‘饕餮纹’,铸在鼎上。
黄河流域大量的文化,继承了‘兽面’的部分,抛弃了‘神人’的部分。
相反,长江流域的石家河、三星堆等文化,着重继承了‘神人’崇拜。
可以看出它们吸收了部分良渚文化,而非被替代。
华夏本来就是个兼容并蓄,不断壮大吸收外部文化精髓的文明。
比如我们最初的‘龙’,是没有行云布雨功能的。山海经里能纵大风雨的,只有‘风伯雨师’。
《诗经·小雅》写‘月离于毕,俾滂沱矣’。《尚书·洪范》写‘星有好风,星有好雨’,好风的是‘宾星’,好雨的是‘毕星’。
《周礼》‘以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郑玄注:‘雨师,毕也’。
上古时期所有的‘神’,都对应天上的一颗或者多颗星星。我上一篇也说了‘归天者神’,只有重要人物死后,才能归天,嫔于上帝。就是给上天成为星星,陪伴上帝。
龙自古就是苍龙星象,是典型的星象崇拜,它的功能是给神踩乘的。注意,是踩得,不是骑得,山海经里大量的‘乘两龙’、‘践两龙’,就是如此。
没有一个先秦典籍,说龙在水里。
龙自古就在天上。发大水了找河伯,干旱了打旱魃……没有求龙王的。
为什么后来龙来管下雨了?那是佛经翻译者的锅,把娜迦翻译成了龙……
但即便如此,两汉魏晋官方都不认可,只是唐朝民间开始流传龙行云布雨,直到宋朝官方才顺应民心,正式建立龙王庙……
南宋赵彦卫写了本《云麓漫钞》就说了这个事:“古祭水神曰河伯,自释氏书入,中土有龙王之说,而河伯无闻矣。”
这本书你们看名字可能不像什么权威书,其实整本书写了大量的知识点,天文、地理、名物制度、方言俗谚、诗词遗文,类似于古代的百科。中华藏典网站有这本书,你们可以去看看。
总之我们的龙,吸收了大量外部设定,代代层累才成了现在的样子。
凤也一样,凤凰根本就没有什么浴火重生的设定,甚至都没有火凤的说法。
凤凰就是神鸟,百鸟之王,统管一切飞禽,传达上帝的旨意,寓意美好与和平。
山海经里描述的很清晰:‘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背文曰义,腹文曰信,膺文曰仁。’‘沃之野,凤鸟之卵是食,甘露是饮。’
‘是鸟也,自饮自食,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祂的能力就是天下太平,就是个祥瑞,出现就代表着美好。
为什么变成不死鸟了呢?翻译的锅,把西方的菲尼克斯翻译成了凤凰……
还有上帝也是这样,帝是华夏文明至高意志,是绝对古朴且正统的信仰,代表的是天象,是北极那颗不动的星。
后来的昊天上帝,东皇太一,都是指它。
《诗经》:‘皇矣上帝,临下有赫’,‘荡荡上帝,下民之辟。疾威上帝,其命多辟’,‘昊天上帝,则我不遗。胡不相畏,先祖于摧’。
可现在一说上帝就想到圣经,还是翻译的锅……
但不管是龙、凤、上帝,都还是我们的文化,我们从来不会觉得祂们是娜迦、菲尼克斯与耶和华。
这就是吸收文化包容兼蓄而非被征服。
良渚文明现在学界普遍认为,它在距今4300年前,神秘地消亡了。
原因有三种可能。第一,海侵导致良渚人失去家园,被迫迁徙,分散各地,融入了其他文化。
第二,被外敌入侵,灭亡了,文化被敌人吸收。
第三,自我消亡了,因为太侧重宗教神权了,大量的生产力用于制作玉器,浪费了太多社会资源。但是因为长时间的交流融合,其他文化吸收了它的工艺。
都有可能,其中第一种可能最大,继而衍生了‘良渚北上征服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