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252章 含山公主:太祖皇帝会不会掀开棺材板,把景泰帝打死!(1/4)

皇帝的意思是,派出两路大军攻打兀良哈。

派一路去援救朝鲜,一路去偷袭女真部老窝。

“陛下,朝鲜一路,决定出兵三万,其他三路,您打算出兵多少?”

于谦率先发问。

朱祁钰沉吟:“女真部征伐朝鲜,必定倾巢而出。”

“留在建州的,必然不多。”

“出一万骑兵,应该足够了。”

毕竟不是去灭女真部,目的是袭扰,让驻扎在朝鲜的女真部分心,最好回援。

然后三万大军,前后夹击,消灭建州部。

于谦却道:“陛下,一万人也多了。”

“女真部贫瘠,又非心腹大患,也不是要灭其全部。”

“出兵三千到五千即可。”

他倾向于用三千骑兵,装备充足的火铳即可。

最多再配备一千步兵,负责放火、杀戮,焚毁女真部的根基。

岳正行礼道:“陛下,五千人足够多了。”

“女真部强兵俱在朝鲜,建州必然没有多少守兵。”

“我军入建州犁平而已。”

“又不是要占下地盘,五千人足够用了!”

朝臣都赞同,五千人即可。

“五千就五千吧,朕有意让毛忠充任这一路总兵官。”

朱祁钰细想之后,也觉得五千人足够用了。

三千骑兵,两千步兵。

仪铭却道:“陛下,总兵官不可轻授,区区五千人,挂一指挥使即可。”

等毛忠知道,一定会恨死仪铭的。

朱祁钰也知道,总兵官并不轻授,所以值钱。

这一仗打得漂亮,他毛忠也能封爵了。

而且,受指挥使有一个好处,不必增设文官和太监,能独领一军。

“就授指挥使吧。”

朱祁钰斟酌:“兀良哈两路,是重中之重。”

“但朕认为,兵出四万人,两路各分摊两万人即可。”

兀良哈也在发展壮大。

鞑靼一些部落北逃,寻求兀良哈庇护,兀良哈实力比去年强大了一点点。

当然了,也有些部落留在辽河套,留在辽宁、热河,归顺了大明。

若征兵的话,也能组建更多骑兵。

“一路令赵辅领兵,担任总兵官;”

“一路令曹义领兵,担任总兵官。”

“诸卿意下如何?”

皇帝安排的出兵人数还算合理。

甚至有些少。

“陛下,两万是不是略少啊?”一直没说话的胡濙忽然道。

朝臣讶然,一个骑兵,最少需要三个辅兵,还需要转运的农夫,海量的钱粮物资。

去征战鸟不拉屎的兀良哈,简直是赔钱的买卖。

胡濙竟然还嫌少?

“老太傅,内帑有钱,也不能这么造啊!”

朱祁钰苦笑:“出兵四万。”

“外加朝鲜的三万,征伐建州的五千。”

“合计七万五千人呀。”

“人吃马嚼,内帑银子也得空啊。”

还真第一次看到皇帝叫苦的样子。

胡濙抚须而笑:“陛下爱民,臣等知之。”

“但既然打了,为何留其火种呢?”

“打就打一场狠的!”

“让兀良哈知道疼,让兀良哈对大明产生恐惧!”

胡濙忽然肃然,指着地图说:“我军翻越长城,装备充足的火器。”

“一路烧杀,不问事由。”

“沿途筑京观,焚烧草场。”

“令漠北臣民恐惧!”

朱祁钰都懵了,您是不是抢了朕的台词?

“陛下!”

胡濙颤颤巍巍跪在地上:“大明有如此充裕的条件打仗的机会不多呀!”

“陛下有想战之心,军民无避战之意,可谓是众志成城!”

“兵锋向北,震慑兀良哈!”

“老臣以为,正是良机。”

耿九畴反对道:“老太傅,若征伐兀良哈,怕是要征召十万大军以上。”

“陛下要兵出四路啊。”

“救援朝鲜,绞杀女真部,已经出兵三万五千人了。”

“若再征召十万铁骑,只能从边疆都司调兵。”

“一来山西、甘肃、宁夏空虚,万一瓦剌来袭,怕是要丢城丢地,得不偿失;”

“二来需要海量的钱粮人力,漠北建设恐怕就要耽搁一年时间;”

“三来朝堂刚有几分存粮,就全都花掉,而且不占其地,完全是白打呀。”

玉米三宝的出现,让朝堂口风改变,打仗就得占地,占地好种粮食啊。

而且,皇帝也在算一笔账,打仗要赚钱才行。

孙原贞和岳正也觉得这仗打的亏。

胡濙却满脸苦涩。

征召十万大军,能统率大军的,只有李贤,这是胡濙给李贤调入中枢积累政治资本。

而且,他感觉身体愈发败坏了,他想在有生之年,看到大明横扫兀良哈。

太宗皇帝五征漠北,把兀良哈打残,三十年后,正是收获果实的时候。

他想亲眼看到。

“老太傅,可有苦衷?”朱祁钰发现胡濙脸色不佳。

胡濙却摇头:“老臣一心为国,没有私情!”

朱祁钰看向于谦。

于谦苦笑:“攻打兀良哈不是不行。”

“问题是鞑靼的战果还没消化掉。”

“现在攻打兀良哈,也无法占据其地。”

“得不偿失呀。”

朝臣也不同意,出兵四万,袭扰兀良哈即可,而且沿途可以收拢蒙人进入辽河套。

这样能震慑漠北,削弱漠北诸部,还能得到人口。

胡濙慢慢垂下头,一滴鲜血从他鼻腔中滴落。

鲜血在红地毯上殷然成血花,不细看已经看不到了。

“老太傅,您怎么了?”

朱祁钰眼尖,快步走过来。

胡濙轻轻一摸鼻孔,全是血,却急声道:“老臣无事,只是虚火上炎而已,陛下切莫在意。”

但是,他的鼻血止不住啊!

“太医!快宣太医!”

朱祁钰要把他扶起来,但胡濙怕过病气给皇帝。

由着太监扶起来,却还在笑:“老臣无事,诸位同僚继续议事吧。”

但他脸色煞白,满脸是血。

鼻血哗啦啦流,止都止不住。

“老臣觉得征伐兀良哈,正是当时……”

话没说完,身体晃了晃,朝着前面栽倒。

好在岳正在后面抱住了他。

“太医呢?”

朱祁钰急了:“快,把老太傅放在塌上!”

“陛下,这是龙榻,臣子岂敢躺在上面,这是僭越,大不敬啊!”岳正不敢松手。

“老太傅于国于朕都有大恩,朕允其躺一次!”

朱祁钰话虽如此。

但朝臣坚决不同意,臣子躺在龙榻上,这是逼胡濙去死啊。

只能把胡濙放在地毯上。

朱祁钰让太监取胡濙的大氅来,给胡濙铺在身下,让他躺在上面。

太医小跑着进殿行礼,朱祁钰挥手打断:“快看看老太傅!”

“如何?”

朱祁钰能真的着急。

他能稳坐钓鱼台,最大的功臣就是胡濙。

若胡濙死了,很多计划都要被迫终止。

派出去镇抚地方的重臣,要调回来很多,比如王文、项文曜、何文渊、李贤、林聪、王伟、张凤等人,都要回京。

地方也不能继续犁平了,很多大军,都要抽调回京师。

等下一次机会,不知道哪年了。

“回陛下,老太傅过于疲累,心力交瘁导致的怒火攻心。”

太医的话,让朱祁钰松了口气:“当真无大碍?”

“回陛下,微臣觉得并无大碍,还要请太医院太医们研讨商量。”太医磕头回禀。

朱祁钰松了口气。

胡濙不死就好。

“治好老太傅,乃是天下大事。”

“朕就交给你们太医院了,一定要重之又重,慎之又慎。”

“治好了,朕重重有赏!”

朱祁钰没说治不好。

治不好,就得有人陪葬!

“谢陛下隆恩,微臣去开个方子,不知……”太医想问,胡濙是不是运送回家去。

“等喝了汤药再送回去,你就在养心殿开方熬药,你亲自盯着。”

太医还想说,病人需要静养,伱们最好别说话。

但他也不敢说啊。

“微臣遵旨!”磕个头后,退出殿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