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么说,第一场献俘大典,算是圆满结束了。南京城的人们翘首以待,等着另一路西征军凯旋,为他们举行另一场盛大的献俘典礼。
事实上,八月时,西征大军便已经押送着俘获的人口牲畜离开昆仑山,返回了河州。
原地休整了一个月后,邓愈便按照朱元璋的旨意,命陕西镇守宋晟,将吐蕃各部编户齐民、分散安置,自己则率领大军班师回朝。
这时,卫国公和西征军深入昆仑,千里追击全歼吐蕃的壮举,已经由朝廷邸报,传遍了大江南北。
大明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让汉人重新站起来,正是民族情绪最高涨的年代。
在这个‘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年代,从官方到百姓,都无比推崇远征塞上、开疆拓土的英雄。尤其西征军这种超越常人想象的壮举,更是让他们得到了疯狂的追捧。
卫国公也一跃成为堪于魏国公齐名的大明双璧之一!
回军途中所经州县,百姓无不壶浆箪食,以迎王师。地方官员也竭尽所能,招待凯旋的英雄。但让他们略感失望的是,出面与他们应酬的,都是副将军沐英。
不是说沐英这位皇上义子级别不够,而是不能一睹征西将军风采,总让人感到遗憾。
当官员们表达这种遗憾时,沐英总是以将军抱恙,不便见客为由推辞。
起先,大家都以为这是卫国公眼高于顶,不愿与他们这些小角色应酬的借口,后来才知道,他是真的病了……
事实上,邓愈在昆仑山时就病了。但为了不动摇军心,他一直强撑着不让军医诊治,直到返回河州时,才一下子病倒了。
秦王和众将想尽办法给他延医问药,甚至奏请皇上八百里加急送太医过来,给主帅看病。
但大夫换了一堆,药也吃了无数,卫国公的病就是不见起色,反而身体一天天虚弱下去。大军离开河州前,他就彻底卧床不起了。
沐英等人本来商量着,留下人陪主帅在河州养病,或者把他送去西安修养。
但邓愈自家人知自家事,坚决要求随大军一起返京。
将士们明白,这是主帅自知命不久矣,希望能叶落归根了。
但此去京师三千里,以邓愈的状况很难禁得起一路上的车马颠簸。
于是将士们便做了一副十六人抬的大轿子,轮流抬着自己的主帅上路。
为了实现主帅的心愿,他们晓行夜宿,一日不停,终于在一个月后,度过淮河,进入凤阳府地界,回到了邓愈的老家……
邓愈也终于到了弥留之际。
~~
当晚,大军在寿春县境内停留时,他命奉旨前来照顾自己的儿子们,给自己好好擦洗一番。
堂堂国公,自有仆从无数,但邓愈不希望给外人看到自己此时羸弱的样子。
儿子们知道父亲这是回光返照了,赶紧强忍着悲痛,命人送来热水。再把房间烧热,开始为邓愈擦拭身体。
当他们为父亲脱下厚厚的棉衣,以及内里的中单,便被邓愈那瘦骨嶙峋的样子惊呆了。
记忆中,魁梧雄壮,肩上能跑马的父亲,此时瘦的只剩一把骨头,皮肤苍白毫无弹性,骨头与皮肤间的肌肉,就像消失了一样。
哥几个登时难过的眼泪直流,邓铎甚至忍不住哭出声来。
“别哭,比起那些尸骨无存的将士,爹能死在老家,已经很幸福了。”邓愈缓缓道:“动作快一点,我时间不多了。”
哥几个赶紧擦掉泪水,一起帮父亲擦拭干净,又修了指甲,把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然后换上皇上新赐的红蟒暖袍,围上同样是新赐的玉带。
穿戴整齐的邓愈,端坐在太师椅上,命人把几位主要将领叫来。
趁着人还没来的功夫,他先让自己的儿子们一个个进来,对他们单独交代起来。
“咱们家出身微寒,为父幸逢明主,于风云际会间竟得此高位。又蒙皇上厚恩,准许爵位世袭,一个小小的农民家庭,竟摇身一变成为钟鸣鼎食之家,真是不可思议。”邓愈先简单对过去做了个总结,然后对长子邓镇道:
“我死后,皇上会让你袭爵,二十出头的国公爷,叫你不飘是不可能的。但你但凡有一丝为邓家着想,为为父的身后名着想。就记住,不要掺合进任何斗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