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明余晖 第一七六章 从远考虑(1/2)

朱立锲的斜后方就是飞行社的社长与几名教员,那社长忙不迭地答复道:“统共六架,这双翼机三架,还有一架另一型的,单翼机也有一架,教员三人。”

“境况如何?学生们可愿来?”

“来、当然来,大家兴致可高了,络绎不绝。”

“僧多粥少。”朱立锲评价了四个字,接着询问道:“若再要扩大,须得多少钱?”

那社长不免讶然,心中暗喜,连忙道:“这种双翼练习机四万圆便可拿下,此外算算人工和零部件的钱,扩大的话…先得要三十万,往后每年都得不下十五万。”

闻言,朱立锲没吭声,他微微颔首,在心中盘算了一下。

近十年是大明高等学校建设的井喷期,他记得去年统计数据是979所,在读学生超过87万。

即使只有部分高校设立了飞行社,可要扩大它们却也是不小的开支,要知道大明去年的财政支出不过242亿圆,其中军费才61亿圆而已。

短暂的纠结后,他很快就在心中笃定了这个打算,这项投入是很划得来的。

起因是今年年初的时候,大都督府提交了一份报告,关于对英美等国的航空后备力量的评估。

除了航空工业之外,关于飞行员的储备数量与训练潜力也相当关键。

毕竟,光有飞机没人来开也不行。

与报告一同附上的还有建议,大明可能缺乏足够的训练基地来培养新飞行员,倘若战端开启以后遭遇长时间惨烈消耗,恐怕会面临缺人堪用的境地,因而提议在这方面投入资金予以加强。

对此,皇太子似乎比皇帝还要重视,后者于是就直接命他全权操办。

这方面的预料可以说是相当具有前瞻性的,这个认知完全正确。

历史上德国人计划在战争爆发之前培养出10万名合格飞行员,可最终只来得及培养了2.8万人。

虽然他们的素质不俗,但无法承受多年大战的损失。等到了战争末期,尽管德国飞机年产量高达三万多架,可已经缺乏足够合格的飞行员了,并且严重缺乏训练燃油。

东瀛之地同样面临如此窘况,由于资源和体量太小只能走精兵路线,他们对飞行员的选拔极其严苛。比如选拔航母舰载机飞行员,报名者超过1500人,录取者仅有70人,成功毕业者才25人。

战争爆发前,他们全部的合格飞行员还不及7000人,这些人的技艺极为精湛,战斗机飞行员的格斗能力极强,水平轰炸机、俯冲轰炸机飞行员的命中率也非常夸张。

然而,几轮战役将他们消耗殆尽以后,日本航空力量的战力就迅速下降了。

现在的大明虽然看似仍处于安逸宁静的和平之中,但一众肉食者都很清楚这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安宁罢了。

就此潜在问题,兵部空军处提出了新建两座大型飞行员训练基地的草案。

拟先投入3亿圆进行前期建设,地点分别在济南和西安。

预计每座基地部署60架初级教练机、30架高级教练机、20架现役作战飞机,以及250名飞行教官和理论教官,最大化供给、保障训练工作。

飞行员培养分为两个阶段,先进行为期七个月的理论学习,然后才是十一个月的飞行训练。

前者包括航空发展史、飞行原理、飞机结构、弹道学,飞机型号辩识,飞行条令等等;同时,还要进行体能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