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测字天师 第七百零二章 君山之擂(1/3)

萧风点点头:“徐家是松江府大族,早年也曾参与过海上私货生意,与海盗必有联系。

而早些年间,海盗和倭寇其实是很难分清的。白莲教与倭寇一直有联络,渗透到徐家并不奇怪。

连四五品官员家中,白莲教都会想办法安插人手,更别说徐阶当时就已经是朝廷次辅了。

之前徐璠的种种行事,不管是协助徽王闹事,还是兼并松江土地,看似是他和我做对所为。

可我和白莲教多次交手,能感觉出其中有白莲教暗中挑动的味道。还有严效忠的案子……”

井御医睁大眼睛听着,萧风忽然不说了,只是笑了笑。

“老井,这次辛苦你了,记住,不管谁问你,就是咬死了,徐璠得了急症,徐首辅请你去治病的。

如果真被人逼问得紧了,就吞吞吐吐的暗示,徐璠得的是马上风,大家也就心满意足了。”

得知消息的嘉靖,果然派了御医去给徐璠诊治,御医们回来都说,徐璠身体十分虚弱,确实不是装的。

嘉靖也就就坡下驴,免去了徐璠随萧风出京的任务。萧风只带了张无心、戚继光和几个锦衣卫高手与自己同行。

数日之后,下船上岸,再快马加鞭,赶到湖南,见到了君山外围的朝廷大军,在八百里洞庭湖之外,严阵以待。

君山虽然叫山,但其实是洞庭湖中心的一个岛。因岛上七十二峰,各有巧妙不同,故名之为山。

君山原名洞庭山,后因舜帝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葬于此,又因屈原将其称之为湘君,因此得名君山。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穿越异世界常用来装逼的这首神作,虽然写的是洞庭湖周边的风光,也不忘带上君山一句,可见君山之美,洞庭之姿。

而描写君山更出名更直接的,是唐代的刘禹锡,一句“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更是形象到了极点。

因此可知,君山和洞庭是一体的,包围君山,就得包围洞庭。可八百里洞庭湖,十几万大军想包围也是极难的。

何况丐帮早就先下手为强,将洞庭湖面上所有能下水的船都占为己有了,朝廷要想围剿君山,就得先运船过来。

所以丐帮帮众们颇有底气,就像当年八百里水泊梁山上的好汉一样,感觉自己真能和朝廷对抗,写一部新水浒传。

所以看见了没有,历来八百里都是个挺惹事的数字,包括火焰山也是八百里……

胡宗宪和俞大猷见到萧风,总算松了口气。这些天胡宗宪的神经绷得很紧,随时都可能会断。

因为他能控制住自己手下的军队,却不能控制君山聚集的几十万乞丐,会不会忽然发疯。

如果丐帮先动手,哪怕是只射出一支箭,局面都可能会失控,变成一场规模浩大的战役。

虽然胡宗宪自认胜券在握,但这样的胜利朝廷未必喜欢,他自己心里也有些过不去。

杀倭寇时十几万,几十万的杀,那是倭寇,可这几十万,就算全都有罪,也是大明的子民。

一口气全杀了,胡宗宪估计自己名留青史的愿望搞不好会受很大的影响,没准获得个“人屠”的名声。

俞大猷把自己代管的一半军队的指挥权交给了戚继光,也是松了口气。

“你这戚家军战斗力虽强,却不是谁都能驾驭得了的。还是还给你吧,我还是带我的兵更顺手。”

戚继光笑道:“老俞你可别坑我啊,什么戚家军,都是朝廷的兵,都是万岁的兵!”

俞大猷一愣,随即连连点头,心说戚继光说得不错,虽然民间都叫“俞家军”、“戚家军”的,可自己不能这么说。

不但不能这么说,就是民间的这些话也得赶紧想办法打住,别再传到万岁的耳朵里去。

之前历史上那些以统帅之名命名的军队,虽然都盛极一时,功勋卓著,但最后的结局都惨淡无比。

北宋的杨家将,尚不能称杨家军,三代之后泯然无闻,风流云散,只留下真假参半的故事和传说。

北宋的种家军,真实战力和功勋超过了杨家,堪称威震天下。其中第二代中的种谔,就是水浒传中多次提到过的“老种经略相公”。

水浒传里的鲁智深、杨志都以曾在种谔账下当过兵为荣,王进和史进,都是投奔种谔未果,可见种家军当时之声威。

可当王朝没落,种家军传到靖康之耻时,努力抗金杀敌,却被投降派的皇帝釜底抽薪,也是个窝囊之极的结局。

北宋的折家军,和西夏打了几辈子的仗,让西夏百年不入黄河,最后死伤殆尽,还被西夏人挖坟掘墓,挫骨扬灰。

而这一切都不如南宋时的**,岳家军。岳飞的故事实在太出名了,而且真实性很高,我就不科普了。

有了这些前车之鉴,戚继光不愿意让自己的军队被称为“戚家军”,其心思自不难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