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戏三国 初入三国 第十五章 建安(2)(2/4)

门去跟谢景商议了以后的打算,所以谢景是知道远达接班人的身份的。黄寻得到了这些消息后,又消化了一下接着问道:“那孙协、陈表没有参与舅父的谋划吗,孙协是恩主的亲兵队长,但是恩主知道孙协是个有勇无谋之人,怕他泄露,是以没有告知他。陈表乃是恩主费力结识的好友,所以不算自己人”。黄寻知道这两人不知舅父之计划后,又消化了下,对张奂说道:“张师既然把所有的情报都告诉了我,那我也对张师说明我的想法,舅父谋夺荆州以观天下形势的计划,我必要接手完成,到时我若得荆州,表弟就有了军事力量,若是孙权后人不贤,我便拥立表弟当这吴国之主,以报舅父之恩义。黄寻终于说出了自己的终极目标,张奂、徐大、赵达等皆看向黄寻,黄寻之姿态可谓大义凛然,三人当即向黄寻拱手,说道:“远达既有此志,我等必跟随之”。黄寻见彻底收服了这三人的心,也是心中欣喜,这样就完全打消了徐大的疑虑,徐大的疑虑无非是黄寻借孙泰的势力自己成事,但是现在黄寻说得很清楚了,要拥立孙秀当皇帝,那么在吴国,孙秀身为宗室当然是有法统的,但是黄寻就没有自立的资格了。当下黄寻与三人达成了共识,于是接下来徐大马上转变心态,为黄寻考虑了起来。“先主公手下有一批精锐军队,但是自从主公身故之后,孙权就把这批军队划给了朱然统领,孙协不愿奉诏,于是在陈表的帮助下,带领一千主公嫡系人马前往夏口督孙奂麾下。远达若要谋取荆州,那先主公的军队必须要回来,那都是主公从山越人中编练的精锐啊。赵达就是不愿在朱然麾下从军,故而脱离出来,像赵达这样的人还有很多,现在远达身为建安县尉,无战事在身,正可以让赵达前去招纳这些脱离军队的主公旧部,充实军队,他们都是沙场老卒,必然会让我军战力再次提升”。黄寻觉得现在自己是建安县尉,正是没有战事掣肘之时,当下便让赵达前去招纳以前的同袍,徐大知道赵达寡言少语,怕不能将黄寻的身份说清楚,于是也要和赵达同行。张奂也说道:“我在武昌也庇护了一些军中逃出来的旧人,如今既然远达已立志,我便回武昌让他们也来加入”。当下三人议定之后,马上动身。黄寻见徐大和赵达同时离开,这对于从鄱阳从军以来,黄寻还是第一次,班底一个没在。但是黄寻觉得这也正是锻炼自己的时候,遂决定再起兵剿抚山越。

自从黄寻讨灭洪氏,祖宾也归附朝廷之后,梅氏、常氏当然畏惧,但是光畏惧也不行,该抵抗还得抵抗,于是两族联姻。本来以前两族为了生存下去,都是跟洪氏联姻的,但是洪氏被灭之后,两族成了建安山越的龙头,两族吸纳了洪氏的残部,又派人在洪氏原领地内建立了一座邬堡,为了挡住吴军的进犯,梅氏、常氏派出族中最能打的勇士坐镇,梅氏的统领名叫梅成,常氏的统领名叫常俱,二人合兵三千人镇守此地,阻挡黄寻继续向山越腹地进军,这三千军可谓是山越仅剩的能战之军,其余的就是些老弱妇孺。徐大走之前将徐四留下辅佐黄寻探听情报,徐四打探到梅氏、常氏的情报后,返身报告给黄寻,黄寻觉得还是先摸清敌人的底细再做战略计划,遂命人请来祖宾商量作战之事,祖宾来到后,黄寻问道:“如今我部休整完毕,准备再行剿抚山越,我请问祖校尉,这梅氏、常氏究竟谁为大,哪部兵为多”。“梅氏、常氏以前皆是洪氏之从属,我祖家与洪氏争地之时,此二族虽从洪氏麾下,但皆顾惜自身实力,只是派出少量兵扰乱我祖家,所以二族实力未有损失,后黄县尉速行袭破洪氏,二族趁机吸纳洪氏残部,壮大自身,但是究竟谁更兵多,我倒是不敢下断言”。“近日我部下探知梅氏、常氏在洪氏领地内建立邬堡以拒我军,而领兵者名叫梅成、常俱,不知祖校尉可识得此二人”。“这常俱我倒与其交锋过,那还是我在与洪氏战斗之时,常俱率兵绕后欲前后夹击我军,我见势不好,当即领兵撤退,常俱阻我归路,我于是亲自率兵与常俱厮杀,常俱见我军欲拼命,为了保存实力,直接放出路途,我军得以回鹫峰山。所以我观常俱此人是惜身保命之辈,若是我军能离间两族,则可分而击之,建安山越此役可定也”。“祖校尉可有良策”?“黄县尉别忘了我祖家的基业鹫峰山,鹫峰山离梅氏领地不过百二十里,到时我率兵从鹫峰山攻打梅氏,而梅成必会率兵回援,到时常俱独木难支,依常俱的性子,必会弃了邬堡,回到领地,则黄县尉兵不血刃占领邬堡,而后直接杀奔梅氏与我军会师,先灭梅氏。之后常氏不足为虑,可派人让其归降,若不降,则诛之可也”。“好,祖校尉之策甚佳,我愿行之”。当下祖宾回到鹫峰山准备出兵事宜,而黄寻派出徐四沟通两边消息,只待祖宾出兵攻打梅氏,便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