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拿命调教太子,皇帝泪崩了 47、做局的人!(2/2)

“譬如驿站内许多空房间,可以做为临时歇脚地,对沿途的客商旅客们供应,象征性的收取一点住宿费。”

朱厚照噢了一声,道:“这不就是和邸舍抢生意嘛?也赚不了三瓜两枣,说不得还会被文官们弹劾说是与民争利,策弟你是不了解那群文官多讨厌,成了,这点钱就不赚了罢。”

苏策点点头,也没强求,继续道:“书信物什往来呢?”

也就是后世的快递雏形,反正驿站的闲置人员很多,让它们负担一部分快递运输的职能也未尝不可。

“啊?”

“书信物什往来?这不就是跑脚吗?也赚不到多少啊,而且谁会愿意使用驿站啊?”

苏策道:“也未必然,现在来往各地赶考经商的人多不胜数,逢年过节在外地回不去,也可以邮寄信件物品解思念之情。这也算不上与民争利,邻里邻居的外出,都会托人带点信件什么的,驿站分出来一部分人做这些事多少也能赚点。”

朱厚照噢了一声,道:“也行,不过此事到也不急,再从长计议吧。”

“嗯。”

苏策也只是提出这么个想法,还没有通盘考虑过可行性,他也就是这么一说。

言归正传。

苏策正色道:“开中制被驿站取代之后,如果我料想不错的话,在未来一段时间,朝廷政策还没有正式下发之前,许多大商贾和权贵会争相抛售盐引给散户小商人百姓们。”

这事儿很好理解。

每一个大商贾和权贵们,最关心的一定是国家政策的调整。

国家每一项政策调整,他们都会通过各种途径提前知道,好规避风险。

虽然朝廷暂时将废除开中制的消息捂住了,这些事只是对底层小民捂住了,但对大商贾和官僚们,他们是有办法打听到消息的。

他们需要的是这个时间。

在这个前置时间段内,他们就能做出一系列对策应对风险。

所以在普通民众不知情之前,他们大概率会大量低价抛售手里的盐引,将风险转嫁给小民身上。

当然,要实现‘大概率’到‘一定’的转变,还需要一只无形的手推波阻拦。

怎么推波阻拦?

那就需要营造出一种朝廷也缺盐、生产紧缺的假象。

这些事自然还是只能对权贵官场释放出来信号。

自诩‘聪明’的他们,那时候一定会加速抛售手里的盐引。

因为现在只是盐引兑换盐巴比较困难,还没到兑换不了的地步。一旦他们嗅到他们在未来可能兑换不了盐巴的迹象之后,他们还会将一张废纸捏在手里么?

那时候他们一定会想尽办法争相低价抛售手中的盐引。

这是苏策做局的第二步,也是十分关键的一步。

当他将计划告知朱厚照后,朱厚照听的云里雾里。

他不解的道:“策弟,你这不是更害了平民百姓么?”

................................

ps:求鲜花,求评价,求月票,谢谢大佬们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