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样东西是靠伱跪在那儿烧香,然后在空气中有冥冥一股力量汇聚,就形成了一个手机、一辆车之类的。
在古代,迷信告诉你,雷公电母在天上打雷,你要烧香拜,不然会被劈死,龙王行云布雨,你要烧香拜,不然土地干涸,天下大旱……
而随着时代发展,人们都知道云彩之上没有什么天庭,特别在历史考究之后才知道,那什么天庭只是民间对于天空之上的美好幻想,甚至于连玉皇大帝的原型是谁都能考究出来。
但是,新的迷信又出现了。
迷信告诉人们,姻缘需要去庙里牵红绳,而不是依靠真诚和真心;考状元要拜文曲星,而不是天资聪慧加刻苦努力;田地收成好要拜土地和龙王,而不是勤劳耕种和科学种植饲养;赚钱要靠拜财神而不是知识技能与审时度势……
甚至还有迷信告诉你,你的性格是来源于你的星座的!
总之就是,思维力、逻辑力、判断力、洞察力、敏锐力等,才是构成科学的要素。
而不是听风就是雨,也不是那种“甩锅”,也就是把自己没升官发财的“锅”甩给“命”和“运”,把自己没有高中状元的“锅”甩给“命”和“运”。
甚至有人把性格、环境、家庭条件、教育背景、理想、经济观念、人生价值等等多种方面原因视而不见,把两个人不适合的“锅”甩给星座上。
真是离了个大谱。
总之就是,林可认为,科学并不是一种类似于儒学、道学之类的固定学说,而是一种判断方法,一种多种思维力的聚合。
你用正确的逻辑推导、验算、观测出一个结果,即使这个结果证明天上真的有雷公电母,并且经过逻辑缜密地研究发现,祭拜他们可以避免被劈,那这个过程和结果也是科学的,而非迷信的,众人验证过真伪后就可以去祭拜了。
但是如果你是直接猜测,猜测天空没有雷公电母,反而臆想出来天空里有无数小球在摩擦从而有雷电产生,臆想之后不加验证就大肆宣扬,然后和众人说不用去祭拜,那些小球产生的电不会无缘无故劈你,那这种没有逻辑和思维的满口胡编乱造就是迷信的,而非科学的。
科学,一种智慧和思维的工具。
它不是牛顿定律,不是爱因斯坦学说,不是儒学,不是阴阳学,也不是林可学过的物理化学生物。
它,就是一个工具,帮助人观测世界并具象和表达的工具。
仅此而已。
当然了,林可相信在这一世,迷信的人会少很多,说那种“有些事你不得不信”、“信一点总比不信好”的人也少了很多。
起码林可认识的人中,基本都是具有一定逻辑能力和思维力的人。
想到这里,林可笑了笑,内心中对于科学这个工具和真理这个终点目标的定位和认识也更加清晰了。
他也非常开心地看向自家奥夫老师,为自家老师能够找到为之奋斗终生的理想和信念而开心。
然而就在这时,一二辩手的发言结束,也意味着其他辩手开始发挥了。
这个辩论采取的并不是前世那种简短精炼的辩论,毕竟纳森格职业者们精力更加旺盛,能够维持更长时间的辩论。
而且对于纳森格来说,是否规定命题显得并没有必要。
起码在没有富有争议话题出现之前,没有必要为了辩论而辩论。
所以,采取的是回合制。
每个回合,都有不同的规矩。
比如第一回合,是双方主辩手的称述话题,对于自己的某种学说、理念、思想、实验等等进行陈述。
然后第二个回合,是双方辩手可以互相指出对方话题里的缺点、不足、不妥和不合理之处,指出得越多,分数越多。
第三个回合,则是双方辩手对刚刚被指出的点一一进行回应,如果反驳得逻辑通畅、言之有理,那不就不扣分,还会加分,甚至扣对方的分,反之亦然。
第四个回合,两方的最终辩手为这一次己方的发言做总结,包括对面提了哪些缺点,而己方又回应并辩驳了些什么,以及对面在回答己方问题时没有回答出来的点有哪些。
四个回合过后,评委席会将自己对于这次辩论的加分和扣分状况展示出来,仅供参考。
毕竟对于很多缺点或是反驳的话,每个人或许都有不同的想法。
辩论赛的输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过程中激发的思考和感悟。
所以,最后辩论赛的胜负并不会公布出来,观众心中也自然会对这次辩论赛的胜负有自己的看法。
当然了,最重要的是,能在此次辩论中有所收获。
(本章完)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