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李启的心中也开始生出无限杂念。
恶见生心,于诸谛理,颠倒推度,染慧为性,能障善见,招苦为业
李启的智慧,思维,心中的怒火和愤懑,全是填满了他的脑海。
喜者心之欢乐,怒者心之烦恼。
哀者心之痛切,惧者心之惶恐。
爱者心之贪恋,恶者心之憎嫌,欲者心之思慕。
何谓心?
心,既不是心脏也不是大脑,而是人的念头,它是人一切心理活动的要素。心之所发就是念之所动,就是意念,简称为意;心之所往就是念之所聚,念聚就是志。念头忽生忽灭,如梦幻泡影。
心有所感,性有所动,别别缘境而得起故,非如遍行一切时恒有,乃别别缘某种境界而始有之。
性离愆秽,于自于他,俱顺益故,诸论皆说,菩萨以他为自,则益他仍是益自耳故名为善。烦恼生六种,谓贪乃至不正见。
性是根本烦恼。能生随惑,故名根本烦是扰义,恼是乱义,扰乱有情,恒处生死,有情者,人与众生之异名,有情识故,故名有情,有情以具有贪等之故,身心扰乱,以此长溺生死苦海中,不得解脱故名烦恼。
李启心中烦恼无限延伸。
喜之烦恼,是他对自己天赋和师门的自信。
怒之烦恼,是他对如今魔道各种事迹的愤懑。
哀之烦恼,是他对自己女儿遭遇之事而感到的痛楚。
惧之烦恼,是他对天魔针对自己的恐慌。
爱之烦恼,是他对沈水碧的留恋和担忧,甚至在百越的时候,差点因此选择了焚灭白昼,放弃‘正’‘义’。
恶之烦恼,是他对眼前魔道的极端厌恶,以至于大开杀戒。
欲之烦恼,是他对晋升的渴望,想要突破三品的力量。
各种各样的事情,本就是他心中的‘烦恼’。
五蕴魔控制了他的思维对物质的掌控渠道,烦恼魔则让他的心念充斥烦恼,
随烦恼无尽,谓忿乃至散乱。随他根本烦恼分位差别等流性故,多依根本烦恼分位而假立,根本烦恼发现为种种不同的分位
如忿如恨等随烦恼,皆依根本中嗔之分位差别而立此等数。
等流性者,等言一类,谓随烦恼依彼根本体性,一类相续而流故故名随烦恼。
贪、嗔、痴、慢、疑、恶见、萨伽耶、边执、邪见、见取、戒取,环绕李启,将他的思维完全打乱,魔念丛生。
与此同时,刚刚化作思绪的‘天魔一脉’,悄然潜入了李启的思维。
李启的心中顿时升起许多的‘动机’。
这时候要怎么做?
反抗的方式,抵抗的方式,各种各样的应对措施有千千万。
选择哪一种?
好像哪一种都是对的。
但是……这些念头,这些‘想法’,真的是你自己的吗?
天魔一脉的魔君,悄然潜入李启的思维之中,化作了他的‘想法’。
是的,直接变成了李启的‘想法’,李启脑子里冒出很多‘办法’,这些办法完全就是他的思维中冒出来的。
这就是典型的‘突然冒出一个念头’‘突然有了灵感’。
但这不是你的灵感。
这是天魔一脉的魔君所化,你如果信了,那必然会被导入无边地狱。
可问题在于……
你要怎么分清楚呢?
你怎么知道这是你自己的想法,还是天魔魔君冒充的想法?
在无尽烦恼干涉之下,五蕴魔控制肉身的状态中,李启真的能突破如此多的魔念和天魔干扰,找到自己的本心吗?
甚至,就连‘找回本心’的这个念头,也可能‘入忿’。
忿者,谓对现前不饶益境、愤发为性,能障不忿,执仗为业。
所谓对现前不饶益境者,谓依现在所见闻事,如他有情,犹言他人或他见,竟于已为不饶益,对如是境,便有忿生,忿之自性,即是愤发。如俗云,怒气勃发,不可遏也。
你对当前的状况不满意,便有忿生,这……也是烦恼之一,也是魔念之一。
你很难去分辨,我到底是‘对现状不满’,还是‘想改变现状’。
这二者是完全不一样的,甚至可以是同时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