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读书人 第一百九十一章:封侯之日,蓬儒大闹,怒斥昏君,大魏受辱(2/4)

声音洪亮,整齐划一,但依旧有些读书人只是拱了拱手,他们没有跪拜,身为读书人有这个权力。

只是这种场合,跪拜也是一种尊重,很显然这些人带着不同目的而来。

有人察觉异样,但沉默不语。

而就在此时,端着王冕的太监,压着声音开口。

“侯爷,陛下口谕,张宁自尽天牢,小心。”

太监面无表情,平静说道。

此话一说,许清宵神色微微一变,只是很快许清宵便恢复平静。

可心中却掀起惊天骇浪。

“张宁自尽天牢?”

许清宵还真没想到,蓬儒的手段竟然是这个。

他让张宁死在天牢之中?

说是说自尽,可许清宵死都不相信,张宁是愿意自尽的人,这其中肯定有一些古怪,离不开蓬儒的身影啊。

好啊。

知道蓬儒心狠手辣,可没想到的是,蓬儒竟然如此心狠手辣啊。

宁可牺牲一位大儒,就是为了借助读书人之势,想要打压自己?

这算计,当真是阴险毒辣,也当真是狠啊。

这几日,许清宵也想过蓬儒会用什么手段来针对自己,他想过很多种可能。

但都发现,意义不大。

蓬儒唯一能攻击自己的借口,一定是杀降屠城。

只是还是之前那句话,用这个点来抨击自己没有任何用,甚至说一点作用都没有。

战况结果摆在这里。

所以许清宵想不明白,蓬儒会用什么手段来找自己麻烦,甚至许清宵想过,蓬儒可能又拿修炼异术这个点来抨击自己。

可自己去文宫自证,拿这个点根本没用,现在天下人都相信自己没有修炼异术,所以异术找不了自己麻烦。

没想到的是,蓬儒竟然能让张宁天牢自尽,用这种无比卑劣的手段,来找自己麻烦。

好啊。

好啊。

当真是好啊。

一位大儒,含冤入狱,最终自尽大牢,如果没有任何解释的话,那么这件事情足可以流传千古。

毕竟在世人眼中,生命是最宝贵的,而大儒则是最为正直之人,没有人会觉得儒生品行败坏,更何况是一尊大儒?

而大儒身死,含冤入狱,这如何不能激起天下读书人的怨恨?

不明真相的人,只怕第一反应就是,如果不是真的含冤受辱,堂堂一位大儒,怎可能会选择用如此极端的方式来反抗?

人死为大,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逻辑。

大部分的人,也都会下意识可怜弱势群体,尤其是人都死了。

许清宵可以想象得到,待会会是一场怎样的血雨腥风。

这还当真是狠毒啊。

不过想想也是,张宁年龄已经到了,现在死和晚点死区别不大,而且张宁痛恨自己,也憎恶自己,如果以自己的死亡,将自己拉下水。

相信张宁九泉之下也会大笑连连啊。

这是一场危机,一场极大的危机,许清宵面无表情,可内心却在思索应对之法。

也就在此时,一阵淡淡的香味传来。

是女帝走到了面前。

绝美的面容,露出无比平静的神色,她的目光带着平静,也带着一丝坚定,仿佛再告诉自己,这件事情她有办法解决。

感受到女帝的想法,许清宵没有多想了,接受加冕。

“陛下诏曰。”

“武昌元年,大魏遭遇异族国叛乱之祸,大魏户部侍郎许清宵临危受命,统御六部,指挥战局,一日除蕃,三日灭唐,力挽狂澜,平乱异族,战功赫赫,威名四海。”

“朕,今日册封大魏户部侍郎许清宵,为大魏平乱侯,世袭罔替,受万民朝拜。”

“钦此。”

太监之声,响彻整个京都,而就在此时,这一刻万民朝拜许清宵。

“草民叩拜平乱侯。”

百姓们纷纷下跪,朝着许清宵磕头,他们心甘情愿臣服,不仅仅是因为许清宵是侯爷,而是许清宵这一年来的所作所为,每一件事情,都历历在目。

大儒不公,怒怼大儒。

刑部打压,大闹刑部。

郡王有罪,圣意斩王。

番商坑害,血洗商贩。

太平诗会,诗成千古。

文宫自证,圣人朝拜。

番邦脱离,平乱异族。

一日入品,一月明意,三月立言,六个月成大儒,这一件件事情,百姓们可是历历在目啊。

许清宵配得上这个侯位,甚至封许清宵为大魏平乱王,他们都愿意。

大魏皇宫。

女帝将玉冕拿起,而后许清宵缓缓弯腰朝拜女帝,下一刻,女帝将玉冕为许清宵待上。

略带热气的玉手触碰,许清宵没有任何一丝其他想法。

只是女帝内心有些说不出来的异样,她为许清宵束发之后,随后缓缓开口道。

“平乱侯。”

“你为大魏立下如此功劳。”

“朕,可许你一个心愿。”

女帝望着许清宵英俊无比的面容,声音平静,但这道声音却传遍大魏京都之中。

她忽然开口,也让众人好奇,因为没有这个环节。

一般来说,加冕结束后,就彻底结束了,然后宫内外一片欢喜。

可没想到的是,女帝竟然许许清宵一个心愿,这就让人有些好奇了,但大家更加好奇的是,许清宵会选择什么心愿。

看着女帝绝美的面容,许清宵有些好奇。

思索一番,许清宵朝着女帝一拜,而后缓缓开口道。

“臣,到没有什么心愿。”

“只是臣有一事相求。”

许清宵开口。

声音也传遍整个京都。

“平乱侯直说。”

女帝出声。

“此番平乱之战,并非是臣一人之功劳,是大魏朝廷,六部尚书,文武百官,以及边关将士,还有大魏百姓的功劳。”

“这份功劳,臣不敢独揽,也算不上头功。”

“臣认为,真正的头功,是我大魏百姓,如若没有百姓支持,此战臣无论如何都赢不了。”

“所以,臣希望,陛下开恩。”

“免我大魏百姓,三年粮税。”

“臣,多谢陛下。”

说到这里,许清宵朝着女帝深深一拜,这一番话,倒不是早已想好,也没有多大的目的,是真真实实,为大魏百姓谋福。

战胜了附属国,大魏国库暴增,而当下要做的事情,就是与民同乐,国库有钱了,大搞建设这是好事,可对百姓来说,暂时性没有实质好处。

唯一的好处就是得到了尊严和自信,可这种东西暂时填不饱肚子。

热度很快就会下降。

但免税三年就不一样了。

三年免税啊。

这是何等概念?大魏的税收是四成,对于百姓来说,扣掉各方成本,自己到手可能就是三四成的样子。

现在免除税收三年,就意味着他们的收入可以翻倍。

当许清宵的心愿说出时。

所有百姓都愣住了。

人们惊愕,即便是国公和几位尚书,也彻底惊讶了。

没有人会想到,女帝给予许清宵一个心愿,许清宵竟然为天下百姓谋福。

而且开口便是三年。

不管女帝同意不同意,大魏百姓都会感激许清宵,而如若女帝同意的话,大魏百姓只怕将会彻底敬佩许清宵啊。

因为得到了实际的好处。

许清宵也将永远被百姓们记在心中。

他许清宵的地位,在百姓当中,可能不弱于女帝啊。

这一刻,百姓们皆然看向女帝,他们好奇女帝到底会如何选择。

只是简单的沉吟后,女帝之声响起了。

“朕,允!”

声音响起。

刹那间,百姓狂喜。

陈正儒更是第一时间朝着许清宵与女帝高声喊道。

“臣,陈正儒,为天下苍生,谢过陛下,谢过平乱侯,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陈正儒开口,他朝着女帝与许清宵深深一拜。

其余六部尚书,文武百官也在这一刻齐齐出现,朝着女帝与许清宵一拜。

不管这件事情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