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读书人 第一百八十七章:统一中州的国策!大魏国策显!(2/4)

而这些百姓是大魏未来崛起的根基,哪怕是异族百姓。

大魏叫停,异族国也纷纷住手了,现在对于异族过来说,大魏就是爹,让他们干什么,他们就干什么。

而经过这趟,所有异族国彻底老实了,不老实的也已经没了。

唯一要说的就是一个地方,司龙国。

司龙王自刎了,到了他这个程度,不管跑到任何地方,都没有用的,不过司龙国上下都知道,这件事情主要是他们带头的,国君死完全不够,文武百官死也不够,大魏的想法很简单。

司龙一族上上下下全部得死,除了百姓之外,皇室株连九族,这是司龙国的下场。

所以司龙族皇室一脉,逃到了蛮族之地,根据情报所说,蛮族也在犹豫是否接纳,可最终不知道什么原因,蛮族选择了接纳。

毕竟只是司龙国的一些皇室贵族,主要人已经自刎死了,但即便是如此,大魏也警告了蛮族一番,同时让周围国家占领了司龙国,一起蚕食司龙国。

大魏也拿到了相应的好处。

这个节骨眼上,没必要与蛮族再兴征战了,大魏已经得到了所有东西,也不怕司龙国皇室能做什么。

现在大魏要做的事情,就是彻底结束这场战争,然后开始回去发展国家,不可能因为一个司龙国,而耽误前进的步伐。

【武昌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大魏王朝与突邪王朝和谈结束,两大王朝共同达成协商,突邪王朝因受异族国蒙骗,产生误会,愿援助大魏十万万两白银,伐祸附属国。

【武昌元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大魏境内各附属国于大魏国都,签署平乱条约。

至此,大战结束。

【武昌元年,十二月十五日】

陛下有旨,此战平乱,皆因朝廷百官齐心协力,也因大魏百姓同仇敌忾,共同平乱。

监国少卿许清宵,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屡建奇功,一日蕃国,三日唐国,半月止战,记首功。

故,册封大魏监国少卿许守仁,为大魏王侯,封号平乱,世袭罔替,享年俸十万石,于十二月三十日,国都册封。

着礼部量身定做,各类服饰,仪仗,特赐许守仁白马七匹,赐侯府一座,并扩建学堂。

尊守仁心学,为大魏正统学术,纳入大魏科举考察之中。

钦此!

武昌元年,十一月三十日。

伴随着一道圣旨宣传而出,十一月底的大魏,掀起了惊涛骇浪。

许清宵封侯,这并不是一件震撼人心的事情,毕竟这一战,许清宵虽然没有做到挽救大魏于水火之中这么夸张。

但许清宵塑起大魏国威,这是古今往来,任何帝王或者臣子都想做到的事情。

所以封个侯,对于大魏百姓权贵来说,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但真正让百姓与权贵们震撼的是两个地方。

世袭罔替、尊心学。

这两个地方才是真正恐怖的地方啊。

世袭罔替,代表着许清宵的爵位,可以世世代代无限继承,当今哪怕是九位国公,也只有三位是世袭罔替。

许清宵如此年轻,成为平乱侯不说,而且直接是世袭罔替的侯位。

未来大魏权贵,必有一个许家。

世世代代不作废不替换的爵位,只要大魏不灭,这个爵位就一直继承着。

但如果对比第二个的话,这个也不算什么。

大魏尊心学,纳入科举考核之中,这是什么概念?就是说,以后天下读书人,想要当官,就必须要读心学之书。

不读是吧?不读万一就考心学,你一窍不通,那你可以回家了。

不服气是吧?不服气行啊,等什么时候大魏又遇到危险的时候,你也来指挥一次。

当然这个时候,你也必须要完成几个成就。

【文武统一】

【帝王信任】

【民意如龙】

【立言为民】

【著书大儒】

但凡缺一个条件都不行,达不到以上所有条件,无法激活副本。

所以女帝的这一个行为,几乎是将许清宵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仅仅是地位上给予了许清宵侯爵之位。

更主要的是,女帝已经站队了,在文宫和许清宵面前,女帝选择了许清宵。

这对文宫的打击极大。

天下读书人读书为了什么?心中正义?天下苍生?不管是为了什么,有几个不想当官?即便是再不想当官,想要为天下苍生谋福对不对?

那你也得当官啊,在其位谋其职,你当不了官,你怎么给天下百姓谋福?

可当官的要求之一,就必须要潜心学习心学,可以说光是这一点,不出半年,许清宵必可踏入天地大儒之境。

封圣也近在咫尺了。

这就是大魏震惊的原因了。

如若说这一次,大魏是最大赢家的话,那么许清宵则是第二赢家。

封侯拜相,心学正统。

这.......当真是无穷好处。

人们震撼,口口相传,大魏读书人们更是第一时间收集许清宵的名言名句。

守仁学堂更是差一点被挤破门了,都是来入学的。

可这一切的一切,都与许清宵没有任何关系。

长达接近一个月的时间。

许清宵都在研究五个方针,策论写满了数百张。

确定目标,发展目标,实现目标。

策论主题就是这个。

仅仅只是初稿,许清宵到现在都没有写完,因为要写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一直又过了十天,武昌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距离许清宵册封大殿还有最后五天。

这段时间来,大魏安静了许多,附属国的战争已经结束了一个月之余,整个大魏这段时间忙着的事情,就是清算利润。

从附属国拿来的各种战利品,以及各种好处,包括山脉土地,以及一些重要资源,这些都需要认真清算,纳入大魏国库之中。

而就在这一日。

卯时。

许清宵总算将笔放下来了。

呼!

长长吐出一口白雾,这数个月来,除了吃饭睡觉之外,许清宵全身心地都是在写大魏未来五个方针。

而眼下,也彻彻底底确定了这五个方针。

很快,将策论草稿全部整理一份,许清宵带着厚厚一叠的稿子,走出了学堂。

已是卯时,天穹依旧昏沉,寒冬将至,冷风刺骨,将一些落叶卷起。

身为七品武者,许清宵自然不畏寒冷。

他依旧是穿着一身素衣,朝着大魏皇宫走去。

计划写好了,就是要与陛下商谈,这些事情能早一天落实,最好早一天落实。

人懒一天,无非是少些银两。

但对国家来说,任何一件事情都会影响无数百姓。

走在熟悉的街道上。

一切都显得无比安静。

除了少许人家已经醒来掌灯,大部分百姓还在睡梦之中。

天色昏暗,寒风刺骨。

大魏宫廷已经烧起了地龙,而宫廷之外,也有一条地龙官道,为文臣大儒们驱寒取暖。

两旁的将士更是拿着火把,照亮官道。

而随着许清宵的出现,两旁的将士顿时露出惊讶之色,纷纷朝着许清宵开口道。

“我等见过许侯爷。”

他们开口,是由心的喊了一声,正常来说这些守备军无需行礼,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即可。

可许清宵,如今不仅仅只是侯爵这么简单,附属国之战,许清宵在军中的威望,得到了巨大提升。

这些将士们,都知道了许清宵铁血手段,攻城略地,杀降屠城,仁不仁道他们不知道,他们知道的是,许清宵尊重将士,认可将士。

是一个有骨气有血性的读书人,对于那些没有骨气没有血性的读书人来说,他们更加喜欢许清宵这种人。

所以当看到许清宵出现后,守备军们纷纷开口,朝着许清宵一拜,这是发自内心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