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读书人 第一百三十二章:笔来!(2/4)

办法很难,但许清宵最不怕的就是难题。

实际上许清宵已经想到了不少办法,可这些办法对付三大商会简单,但想要对付三大商会幕后的人,就有些不够看。

许清宵想过一个办法,查税,查一批搞一批。

但问题是,天高皇帝远,这三大商会给不给你税收账本是一个问题,即便是陛下下旨,把账本给你了,肯定是假的。

真账本你怎么找?

派人去?人家马上行贿,不接受行贿?美色接受不接受?不接受美色?你总有喜欢的东西吧?

什么都没有?

那就送你回家。

什么?皇帝派人查案,居然死了?你问我怕不怕?怕啊,但关我屁事?又不是我杀的。

他就没仇人?他就不惹事?

跨省跨郡办案,说句不好听的话,女帝手上没权,在人家地盘,给你面子叫一句陛下,不给你面子,你算什么东西?

再加上幕后黑手的制止,真要敢一刀切,保证让你内乱不止。

制衡啊。

制衡啊。

此时此刻,许清宵总算是明白,皇帝没权是一件多难受的事情了。

要是五营军权都在女帝手中,再把藩王统统收拾一遍,到时候害怕阔刀大斧?

商会敢坐地起价?把你家抄了,回头马上有新的商人补回来。

异族敢哔哔一句?一道圣旨,各地藩王去砍人,还不需要动用朝廷的力量。

藩王不干?那就干藩王。

这就是掌握权力的好处,如今的大魏,百废待兴,有太多太多的事情要做了,在这种情况下,江山社稷摇摇欲坠。

而想要稳固江山,就必须要权利集中,大魏只有一道声音,否则的话,任何一件事情,都会被无限阻碍,无限推迟。

所以,这一刻许清宵明白为何女帝如此看重兵符了。

到了这个程度,许清宵回想起来,如果自己是皇帝,只怕也会这样做了。

没有兵权,做什么事情都要思前想后,每一步都是矜矜战战的,生怕一不小心走错。

因为留给大魏犯错的机会,不多了。

脑阔疼,脑阔疼,脑阔疼啊。

许清宵的确感觉脑阔很疼,现在的问题,愈发严重。

三大商会坐地起价,朝廷肯定不会答应,户部也不会答应,但材料就在人家手中,不给你又能怎么样?

出来谈判谈价格,少说一个月的时间,等谈好价格以后,大魏吃亏,越想越难受,而商人们也绝对会搞事,有人就是不希望水车工程能快速铺展开来。

这样一来的话,半年,甚至是一年的时间,都做不到推广水车。

而留给自己的时间,也不多了。

想到这里,许清宵不由闭上眼睛,他现在有些心烦意乱。

可就在这时,一道声音忽然响起。

“报!”

“许大人,丞相请您去离阳宫一趟,赴宴太平诗会。”

声音响起,是一名侍卫的声音,在守仁学堂内请求许清宵前往诗会。

“不去!不去!告诉陈尚书,许某身体不适,不去。”

听到这声音,许清宵直接开口。

都什么时候了,还有心思赴宴,不去不去。

“许大人,如今十国才子在太平诗会耀武扬威,大魏文坛颜面无存,还望许大人去救场啊。”

侍卫的声音响起,充满着焦急与渴望。

而房内,许清宵却微微皱眉。

十国才子,在太平诗会耀武扬威?

“华星云呢?他不是也去了吗?”

许清宵不禁问道。

“许大人,华大人是去了,他诗词一字千金,算是极作,可却被镇国诗压住。”

“华大人想要作诗两首,可陈丞相之前拟定规则,一人最多只能作一首诗。”

“所以华大人没了资格,眼下整个大魏,也只有您,才能压住这十国才子啊。”

侍卫激动说道。

然而许清宵眉头更加紧锁。

一字千金?

听起来的确有些不错,可许清宵后来对华星云有所了解,是一位大才,而且是绝世大才,怎么可能才只作一首这样的诗词?

这有些不对劲啊。

但想了想,应该没有真正用心,留有后手很正常。

“回去告诉丞相大人,许某有公务缠身,不去了。”

“再说一句,大魏文宫人才济济,也轮不到许某去。”

许清宵给予了回答,说好不去就不去,再者也给大魏文宫一个教训,不是天天瞧不起自己吗?

不是天天觉得自己是圣人正统吗?

现在连十国才子都压不住,就这?

“许大人。”

侍卫再次开口,而许清宵的声音在这一刻冷下来了。

“回去通报即可。”

声音响起,后者一愣,但想了想,最终叹了口气,转身离开了。

目送侍卫离开,许清宵倒也不在乎这个,失利就失利,也算是给大魏文宫一个教训,免得一副天下无敌的姿态,装给谁看?

这还真不算报仇,许清宵没这个想法。

水车之事,是当务之急,一,涉及到天下百姓,二,涉及到自身安危。

这就好像自己现在深陷泥潭之中,第一时间不是想着去自救,而是想着晚上去哪里吃饭。

这不是脑子有问题吗?

不去,许清宵有自己的理由。

也相当于顺便给大魏文宫一个教训,别总觉得自己天上地下无敌一样。

离阳宫。

侍卫从守仁学堂归来,而后快步来到陈正儒身旁。

“大人,许大人说,他公事缠身,来不了。”

侍卫压着声音说道。

而自从他进来之后,十国才子也注意到了,实际上他们也有点担心许清宵,毕竟许清宵的威名还是有,万一真作出千古诗词,那今天就有些丢人了。

所以十国才子也不说话了,皆然看向陈正儒。

此话一说,陈正儒面色平静,点了点头,一语不发。

十国才子有些好奇,甚至派人出去看看,许清宵有没有来。

很快,结果出现了,外面没有人,许清宵没有来。

当下,不少声音响起了。

“许清宵没来?”

“好像没请来许清宵吧?”

“恩,应该是没来。”

人们小声议论,也不敢太大声。

宴席上。

孙静安的声音响起了。

“这个时候,他也不出面?”

孙静安皱眉,得知许清宵不来,第一反应很不开心,觉得许清宵是有意的。

“他来与不来,是他的事情,谁规定了他一定要来?”

户部尚书顾言忍不住开口了,这孙静安实在是有些官威啊,人家许清宵不来就不来呗,说不定有其他难言之隐,不来就不来,凭什么就一定要来?

当然顾言这是为许清宵出头,实际上他也希望许清宵前来。

“呵!我算是看明白了,许清宵的确有才华,可今日有人作出镇国诗,他不敢来了。”

孙静安冷笑一声,也不接顾言的话,而是讥讽许清宵。

此话一说,不少人微微皱眉了,这孙静安的确有点问题啊,人家不来,说人家怕了?

这话要是十国才子说,他们也就忍了,自己人说自己人?不是脑子有问题吗?

就这么恨许清宵?

“孙儒,到了这个时候,还自己人说自己人?你可真是个大儒啊。”

刑部尚书张靖不由开口了,这太恶心人了。

如果许清宵听到这话,他就算是有实力,估计也不会来了。

神经病吧这是?

“孙儒,说话注意一些,身为大儒,贬低自己人,你是何居心?”

在这一刻,陈正儒也不禁开口,他脾气很好,可听孙静安这话,实实在在有些被恶心到了。

三位尚书态度一致,让孙静安内心不悦,但他也知道自己的的确确说错了些话,所以没有回答。

“行了,这个时候就不要争吵什么了,今日只怕已成定局,还是想想其他办法吧,要不让星云再作诗一首?虽有些丢了颜面,但至少能捞回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