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救曹操长子开始 第二百八十四章 攻守道(1/3)

x,最快更新三国从救曹操长子开始最新章节!

“此战子明当居首功,”皖县守备将军府的厅堂里,孙权威严的端坐在正中,扫视了众文武一眼。

董袭和徐盛感觉如芒在背,羞愧的低下了头。

先前他们一个献策筑土山,一个献策造虹桥。

要按照他们俩的策略,想要拿下皖县恐怕要几十天以后了。

可是用吕蒙之策,直接强攻,不过半日便已经攻克了城池。

由此也可以看出,吕蒙的判断力要远远强于他俩。

不过吕蒙毕竟资历尚浅,听主公如此夸奖,连忙道:“此皆诸将用命,全军死战之功,末将不过是尽了本分,当不得记功。”

孙权赞赏的看着这员谦虚的年轻将领,心中十分满意,点头道:“子明不必谦虚,我说你当的,你就当的。

待拿下合肥时再行封赏。”

吕蒙是孙权从军中一手提拔起来的将领,所以他对孙权感恩戴德,以报答主公知遇之恩。

孙权对吕蒙也深为信任。

而且这个吕蒙不止勇猛过人,同时还深通谋略。

此前孙权一直对如何平衡手下淮泗武人,与江东本土豪族两派势力之间的矛盾头疼不已。

淮泗武人从孙策时期的江东绝对主宰,骤然降为与本土豪族同等地位,自然感到不满,闹着要打回淮泗老家。

而本土豪族却因为孙权太过于倚仗淮泗旧势力,不信任孙权。

所以孙权感到进退两难。

两派势力他都需要平衡,但两派又积怨颇深,主张相对,真的很难平衡。

不过吕蒙向孙权提议——驻军濡须口,却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难题。

濡须口在合肥以南,紧邻合肥,但是却属于江东的地盘。

于此驻军,一方面可以向淮泗武人表明心志,一定要带领他们打回淮泗老家。

另一方面又向江东本土豪族表明,他孙权是代表江东人士抵御曹氏,与他们同仇敌忾,是自己人。

正是这么一个一举两得的策略,从此让孙权高枕无忧,轻轻松松的平衡了两派势力。

由此吕蒙的谋略也进入了孙权的视野。

在孙权心里,吕蒙是将来能替代周瑜做大都督的完美人选。

至于周瑜,孙权可谓一言难尽。

他急需要这位“老臣”支持,来坐稳江东之主的位置,同时这位“老臣”是淮泗武人集团的领袖,也给他出了许多难题。

所以他才远远地把周瑜那帮老臣支到南郡去,等拿下南郡,就让他们在那边驻守……

“大军休整一日,明日一早,向合肥进发,”孙权站起身来,意气风发的道。

“诺!”众文武齐声答应,信心满满。

此战他们集结了十万大军,可谓兵精将勇。

拿下皖县仅用了半日,拿下合肥应该用不了太久……

……

合肥守军主将为张辽,副将为李典,守军仅有七千人。

受到皖县守将朱光的求援之后,张辽当即亲率三千军马前去营救。

可是行至半路,消息传来,皖县已经失守,守将朱光与守军已经全部被孙权诛杀。

张辽虽然气愤不已,但却无可奈何,只能率军又回来了。

不过张辽回来之前,却在在硖石的南面迅速筑起了一座被称为“南硖戍”的堡垒,作为合肥的前哨。

将军府邸的厅堂内,李典不悦的问张辽道:“听闻文远将军归来之前,还在城外筑了一座堡垒,可是要派军驻守么?”

“若不派军驻守,筑下堡垒又做什么?”张辽坐在主位上,淡淡的道。

李典站了起来,声音稍微拔高,略显焦急的道:“江东大军即将杀来,孙权手下可是有十万大军。

你我麾下只有区区七千人,不集中全部军力把守城池,以待魏公派军来援,你还要分兵外出?

到底是作何打算?”

说着,李典又重新坐下,气呼呼的端起茶碗,一饮而尽。

他们两个素来不睦,张辽面无表情道:“赤壁之战失利,魏公麾下军兵本已捉襟见肘,更何况如今南郡也在打仗,魏公哪有兵马来援?”

“既然如此,更应该据坚城城以守,不该分兵啊,”李典固执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