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救曹操长子开始 第二百三十七章 夏侯惇做副将(1/3)

x,最快更新三国从救曹操长子开始最新章节!

袁绍刚刚死去,袁尚母子先没有治丧,妒妇刘夫人先派人把袁绍的五个小妾抓过来,在袁绍遗体前统统杀死。

而且为了防止她们在阴曹地府再跟袁绍亲热,还下令把这五个女人的尸体毁容。

袁尚非但没有阻止母亲,反而助纣为虐,派人把这五个小妾的家人满门抄斩。

如此发泄了怒气,才开始给袁绍办理丧事。

与此同时,审配出示了伪造的袁绍遗书,声称让袁尚接替“大将军,冀州牧,兼督冀、青、幽、并四州诸军事”之职。

不得不说的是,袁绍这些职务都是大汉朝廷任命,并非可以世袭的爵位。

袁绍死后,需要朝廷重新任命。

而袁尚用袁绍遗书来受任,已经不符合法理。

只不过这半年冀州在审配的治理下,无论军队还是官吏,都已经换成了支持袁尚的人,也没人在乎这职位合不合理。

袁绍在河北对百姓倒是极好,听闻袁绍去世,邺城百姓们哭声一片,万人空巷,前去祭奠。

而袁绍长子袁谭,也计穷智短,不带一兵一卒,孤身从青州赶到邺城奔丧。

出殡那天,盛况空前,整个邺城以及周边的十几万百姓全体戴孝,送别这位他们认为能带给他们安康的雄主。

并希冀继任者能继续保护他们。

只可惜事与愿违,丧事刚刚办完,袁谭袁尚两兄弟倒先起了矛盾。

起因是袁谭对父亲的遗书起了怀疑,但是他孤身一人前来,想抵抗也没有实力。

既然弟弟已经是“大将军,冀州牧,兼督冀、青、幽、并四州诸军事”,他便自称车骑将军。

袁尚看出了兄长的不满,想要下手除之,奈何袁谭在邺城并非全无帮手,至少郭图辛评等一大派人是支持袁谭的。

于是袁尚便把袁谭派到黎阳驻守。

黎阳位于邺城以南的黄河岸边,是抵御曹氏进攻的前线,可是袁尚只拨付给袁谭能维持地方治安的兵力,还派心腹逢纪为监军,前去监视袁谭。

……

话说曹操率军从谯县回到许都之后,一直关注着邺城的局势。

直到袁绍身死的消息传来,曹操大喜过望,立即整备军马,挥师北上。

丁辰带领麾下精锐,也在其中。

经过仓亭血战,曹氏军马损失惨重,回到许都之后虽有补充,但此时所有军马加起来也不过两万而已。

大军渡过黄河,首当其冲的便是黎阳,随即曹军展开了攻城。

这是曹氏第一次对河北展开战略反击,此时距离袁绍去世不过一百天而已。

此时黎阳城内仅有袁谭的少量军马,好在有逢纪在此,马上给袁尚写信,让袁尚暂时摒弃兄弟嫌隙,共同抵御外敌。

袁尚听从了逢纪的劝说。

毕竟黎阳是邺城的门户,不容有失,所以袁尚亲率精锐军兵前来援助。

双方在黎阳城下艰苦鏖战了七个月,曹军终于攻克了黎阳,袁尚袁谭兄弟被迫退守邺城。

曹军也尾随而至。

只不过曹军攻打黎阳已经用了全力,此时已经是强弩之末。

而邺城乃是袁尚的大本营,修建的墙高沟深,以曹军这疲惫之师根本不可能攻克。

再加上此时刘表派屯驻新野的刘备袭击许都,曹操不得不暂时撤退。

撤退前,曹操召开军事会议。

黎阳这么费劲打下来,不可能白白丢给袁尚,必须要派人驻守。

可是黎阳又在黄河以北,曹军主力撤退到黄河以南之后,留下的军队将独立面对袁尚跟袁谭的进攻,防守压力很大。

最后讨论来讨论去,似乎让丁辰率领本部人马留下来,最为合适。

首先丁辰人马数量比较少,只有不到两千人,并不影响曹军主力回去迎击刘备。

再者丁辰手下军兵战力强悍,应当不惧袁尚和袁谭的进攻。

计议已定,丁辰也没有什么可反驳的,因为他知道留在河北只需要坐山观虎斗,坐看两兄弟打架就可以,根本无需担心袁谭袁尚来攻,所以愉快的答应了。

黎阳城外,曹操大军临行前,拉着丁辰的手,凝重的嘱咐道:“子文,老夫走后,这河北之事就就尽数交付于你,你有专断之权,无论做出任何事,都由老夫给你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