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救曹操长子开始 第一百九十一章 平定豫州叛乱(1/3)

x,最快更新三国从救曹操长子开始最新章节!

曹军防御工事内筑建了许多房间,作为屯兵以及军官们住宿之用。

丁辰就分到了一间,虽然不大,但是在这寒风刺骨的冬季,总比住帐篷舒服的多。

这些房间里,其中最大的一间,自然是为曹操准备的,用以在此议事。

此时房间里站满人了,文有荀攸刘晔,武有曹仁曹洪夏侯渊等,都是曹氏的核心成员。

曹氏的核心层比较单一,文官主要依靠颍川士人集团,以荀彧郭嘉为首,武将主要依靠谯县老家集团,以曹氏夏侯氏兄弟为主。

如此大家目标一致,容易形成统一意见,没有利益纷争。

不像袁绍那边,文臣之中以田丰、沮授、审配为主的河北派,以许攸、逢纪为主的南阳派,以郭图、荀谌、辛评为主的颍川派,每个人都代表着一派利益,各派内部并不统一。

所以田丰与逢纪不对付,沮授与郭图总互撕,每次议事这几派提出的意见没有一次是一致的,你说东我非得说西,形成严重的内耗。

这也就是袁绍“好谋无断”的主要原因。

盖因众谋士都有文化,说的都有道理,又没法形成统一意见,袁绍作为主公,也实在不知道该听谁的。

此时曹操面前没人说话,房间内气氛有些压抑。

大家都预料到,曹操这么急匆匆的把他们召集起来,肯定有大事发生。

而且从曹操的面色来开,应该不会是好事。

只见曹操掏出曹昂的信,阴沉着脸扫视了众人一眼,沉声道:“子修刚刚从许都送来急报,刘表派遣蔡瑁张允率军陈兵边境,并派出说客深入豫州游说,如今许都以南诸郡县,除阳安之外皆已反叛,诸君以为,该如何应对?”

说着,把曹昂的信给大家传阅。

这简短的几句话,令房间内如同滚油之中倒进一瓢凉水,瞬间沸腾了,大家一片哗然。

“果然怕什么来什么,刘表竟然从背后捅刀子,这一招何其毒也。”

“其实刘表也未必真的会出兵,可是他只要把军队调集到边境,做出出兵的样子,我方那些太守们人心惶惶,自然都害怕了。”

“如今只是南方诸郡县反叛,如不尽快派军回去弹压,反而坐实了我军不敌袁军的传言,恐怕过不了多久,所有郡县都会反叛了。”

“可是……如今我军与袁军决战吃紧,哪有多余的军兵回去平叛?”

众文武低声议论纷纷。

其实大家内心都清楚,前线作战打的这么艰苦,在后方必然会有许多看衰曹氏的传言。

大家对曹氏打赢这场战争没有信心,自然就开始寻找退路。

所以此时刘表不用费多大的力气,只需要随便搞点小动作,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引来诸郡县纷纷反叛。

发生这样的事,曹氏当然要派军前去镇压。

可是如今许都并没有多少兵马,而官渡战场又进入到最艰苦的鏖战,即使聚集全部主力,防线都岌岌可危,如若再抽调军兵回去,官渡恐怕就更危险了。

曹操听着大家的议论,心情更是沉重,一时间有种进退两难的感觉。

饶是他平常处事果断,此时也有些举棋不定。

这时候,荀攸皱着眉头,看了丁辰一眼沉思道:“若说如今军中,唯一能抽调之军马,似乎只有丁君侯手下。

原因其一,丁君侯军马虽然战力强悍,但人数并不多,即使抽调回许都,对官渡战局影响并不大。

其二,丁君侯之军长于野战对攻,如今官渡却以据工事防御为主,那陷阵营的威力并没有得到发挥。

所以让陷阵营去平叛,更能人尽其用。”

荀攸说完,众人听得纷纷点头,似乎这是目前为止最妥善的安排。

曹操看向丁辰道:“子文,你怎么看?”

“末将听从丞相吩咐,”丁辰应声道。

如今让丁辰的陷阵营跟丹阳兵守城,的确是有点大材小用了。

而他派去乌巢泽监视的魏青依然没有传回有用的消息,看来时机还未成熟,袁绍还没有在乌巢囤积粮草。

所以他目前率军待在这里,所起的作用很小,还不如回去平定诸郡县反叛。